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中國古代影響最大的三張“全國地圖”
時間: 來源:農民文摘-中國農村網 作者: 字號:【

  中國最早的一張全國地圖

  ——《九鼎之圖》

  古人很早已開始了地圖測繪活動,中華人文始祖之一的炎帝,即傳說中的神農氏已測繪境內山川,“始立地形,甄度四海,遠近山川林蔽所至,東西九十萬里,南北八十三萬里”。

  另一中華人文始祖黃帝也曾繪制全國地圖,據《史記·五帝本紀》,“軒轅乃修德振兵,治五氣,撫萬民,度四方”。這里的“度四方”,即是進行全國的測量,并且“作寶鼎三象天地人”。

  古人早期曾把地圖鑄在大鼎上,以象征王權。此后的堯、舜也曾進行過全國性疆域測繪。但三皇五帝時期的“全國地圖”畢竟是傳說,無可查。比較靠譜的第一張“全國地圖”,應該是上古夏朝開國之君禹所繪鑄的《九鼎之圖》。

  夏禹所繪的《九鼎之圖》什么樣?《左傳》中有這樣一個說法:“昔夏之方有德也,遠方圖物,貢金九牧,鑄鼎象物,百物而為之備,使民知神、奸。”傳說大禹在涂山(今安徽境內)大會諸侯后,為紀念這次盛會,他將各方諸侯、方伯所獻的“金”(青銅)鑄成九個鼎,把全國地圖刻到鼎上,上刻有地方屬國名,有各地山川和各種神奇靈怪,這就是《九鼎之圖》的來歷。

  《九鼎之圖》象征夏禹統一九州,“大中國”概念從此誕生,被視為中國最早的“全國地圖”。當時的夏朝疆域有多大?據《淮南子·地形訓》,“禹乃使太章步自東極至西極,二億三萬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使豎亥自北極至于南極,二億三萬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從中可見,夏禹測繪時還采用了“步測”法。

  九鼎乃夏王朝的鎮國之寶,歷商周,至秦而鼎亡。據說,“鼎淪沒于泗水彭城下”。

  中國第一張真正意義的全國地圖

  ——《秦地圖》

  秦始皇滅六國、統一九州后,一張真正意義上的“中國地圖”出現,“大中國”版圖從此形成,這就是《漢書·地理志》中記載的《秦地圖》。

  在漢高祖劉邦攻進秦都咸陽后,這張《秦地圖》以及秦律令、圖書典籍等都被蕭何拿走了。

  《秦地圖》對后世全國地圖的繪制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漢代及其以后歷代中國疆域都是在《秦地圖》版圖上變化出來的。西漢時的全國地圖叫《輿地圖》,據《后漢書·馬援傳》,“前披輿地圖,見天下郡國百有六所”。漢武帝時,在秦朝疆域版圖基礎上,漢武帝向西南、西北、東北三個方向開拓,打通了“河西走廊”,有了“絲綢之路”:西部疆界到達巴爾喀什湖。據測算,此時的中國疆域首次超過1000萬平方公里,《輿地圖》乃名副其實的“大中華地圖”。遺憾的是,西漢這張《輿地圖》也未留存下來。

  中國首張全國測繪地圖

  ——《十道圖》

  早在魏晉時,制圖學專家裴琇便提出了“制圖六體”理論,即地圖測繪時要考慮“分率”“準望”“道里”、“高下”“方邪”“迂直”六大要素。這一理論在中國測繪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大大提高了地圖的準確性。

  雖然有“制圖六體”這一先進理論,但在唐代之前,事實上還沒有哪一張中國地圖是全國范圍內實際測量出來的,其精準度多少要打些折扣。到了唐朝,這種情況發生了改變——中國歷史上第一張全國性測繪地圖《十道圖》的出版,成為中國地圖全國性基本地圖測繪的開端,這水平在當時是世界第一,標志“大中國”疆域,開始走向精準。在圖上,中國疆域首次突破了1200萬平方公里。

  到明朝時,中國傳統測繪水平達到最高峰,明羅洪先繪制的《廣輿圖》,將中國地圖傳統繪制水平推到了新境界,明朝所繪的“中華大地圖”原件,目前仍有存世。

  明朝后期,西方測繪技術傳入中國。清朝康熙年間繪制出的“大中華地圖”《皇輿全覽圖》,便使用經緯度和三角測量手段。這是中國有史以來最好、最精確的一張全國地圖。在這張地圖上,中國疆域超過1300萬平方公里。

  (倪方六)

  摘自《北京晚報》

  ?

責任編輯:霍然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