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辭職前員工需要了解的法律問題
時間: 來源:農民文摘-中國農村網 作者: 字號:【

  歲末年初,或許是不滿于當下,或許是想謀求更好的發展,或許只是抱著“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憧憬,一些上班族開始猶豫要不要辭職。因勞動者單方解除勞動合同引起的勞動爭議經常發生,如何履行通知義務?用人單位遲遲不回應怎么辦?未滿“服務期”的情況下,用人單位要求勞動者支付“違約金”是否合理?

  【案例一】張某原系某公司職員,其向公司郵寄了《解除勞動關系告知書》,內容為:“本人現依據《勞動合同法》第37條之規定及《勞動合同書》的相關條款,提前30日通知貴公司解除勞動關系,請貴司為本人辦理離職手續,出具解除勞動合同證明,并辦理本人的人事檔案、社會保險關系等相關手續移交。”該公司收到張某的《解除勞動關系告知書》后,遲遲未做出反應。后張某申請仲裁,要求確認與該公司的勞動關系自該公司收到《解除勞動關系告知書》之日止,該公司依法為張某出具解除勞動合同的證明,并為張某辦理人事檔案、社會保險檔案轉移手續。

  【分析】《勞動合同法》第37條規定:“勞動者提前30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勞動者在試用期內提前3日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本案中張某提前30日郵寄《解除勞動關系告知書》,通知該公司解除勞動關系,公司收到此文件,雙方對此均予以認可,張某按規定履行了通知義務。

  《勞動合同法》第50條規定,“用人單位應當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時出具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證明,并在15日內為勞動者辦理檔案和社會保險關系轉移手續。勞動者應當按照雙方約定,辦理工作交接。”

  勞動關系解除后,開具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證明、為勞動者辦理檔案和社會保險關系轉移手續,是用人單位的法定義務,本案中某公司拖延辦理的做法并不可取,因此仲裁支持了勞動者的請求,裁決雙方解除勞動關系,某公司依法為張某出具解除勞動合同的證明,并于解除勞動關系之日起15日內為張某辦理人事檔案、社會保險檔案轉移手續。

  【法官提醒】《勞動合同法》規定了勞動者對于勞動關系的單方解除權,體現了對勞動者擇業自主權的尊重。同時,為盡可能減少對用人單位的影響,法律對于這種單方解除權也有一定的限制,規定勞動者應提前30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如何證明勞動者履行了通知義務呢?勞動者可以使用掛號信、郵政速遞或其他快遞等形式郵寄給用人單位,保留掛號信或快遞回執。

  【案例二】楊某于2015年7月入職一家公司擔任經理,合同有效期為3年。雙方簽訂《員工培訓協議書》,約定公司為楊某提供培訓費用,楊某保證任職滿3年,如楊某不履行該協議,應按其離職前實際發生的培訓費100%支付公司培訓費,并另按培訓費的100%支付公司違約金。專項培訓費用共計5170元。同年11月份,楊某因個人原因辭職。該公司向仲裁委申請仲裁:1.楊某支付該公司專項培訓費5170元;2.楊某支付該公司違約金5170元。仲裁決定對該公司的仲裁申請不予受理,該公司遂向法院起訴。

  【分析】《勞動合同法》第22條規定,“用人單位為勞動者提供專項培訓費用,對其進行專業技術培訓的,可以與該勞動者訂立協議,約定服務期。勞動者違反服務期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違約金的數額不得超過用人單位提供的培訓費用。用人單位要求勞動者支付的違約金不得超過服務期尚未履行部分所應分攤的培訓費用。”

  本案中某公司為楊某提供了營銷策劃與銷售倍增技術、全面運營分析等培訓內容,屬于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該公司為此支付了總計5170.5元的培訓費用。根據雙方簽署的《員工培訓協議書》,楊某應在該公司工作滿3年,現楊某違反該約定,在服務期未滿時因個人原因離職,依法應支付該公司違約金。根據服務期尚未履行的期間及培訓費用總金額,法院核算楊某應支付該公司違約金4608.6元。

  但是,除有服務期或技術保密等限制約定外,用人單位不得與勞動者約定由勞動者承擔違約金。

  《勞動合同法》第25條規定,“除本法第22條和第23條規定的情形外,用人單位不得與勞動者約定由勞動者承擔違約金。”即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由勞動者承擔違約金有兩種法定情形:一是用人單位出資進行專業技術培訓而約定服務期的,勞動者違反了服務期約定;二是勞動者違反了競業限制約定。本案中,在楊某已承擔支付違約金義務的情況下,該公司再要求楊某返還培訓費用,于法無據,法院不予支持。

  【法官提醒】《勞動合同法》第22條關于出資培訓服務期的規定屬于對勞動者的預告辭職權作出的一定程度的限制,對于用人單位的利益給予了適當平衡,也有助于減少用人單位在培養員工方面的顧慮,保障勞動者職業技能的精進。用人單位的出資培訓是人力資本投資的一種形式,因此用人單位對勞動者的勞動技能理應享有投資收益權,即對于人力資本在一定期限內的使用權。勞動者未滿服務期而產生的違約金,屬于對用人單位未能完整享受投資收益權的一種補償。

  實踐中還大量存在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就解決戶口而約定服務期限的現象。勞動者單方提出辭職時,法院是否支持用人單位要求勞動者支付“違約金”的請求,實踐中值得探討。由于用人單位為勞動者辦理落戶耗費了一定資源,因此基于尊重雙方合同約定的角度,可以考慮支持用人單位要求勞動者就未履行的服務期限支付補償。一般來說,可將福利轉化為金錢衡量,要求勞動者將未履行年限部分分攤的福利利益,以金錢的方式退還用人單位。

  (孫承松    郭  琳)

  摘自《京郊日報》

責任編輯:霍然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