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送+超市”
越過中間商拓銷路
每天清晨,四川省廣安市岳池縣家興果蔬超市的老板李彪,都會在該縣鎮龍鄉包鑼田村自家綠色有機蔬菜基地里,和十多個工人一起,將上百斤新鮮蔬菜采摘回來,并用井水清洗干凈。這些蔬菜除供應自家超市外,還將直接配送到消費者家門口。李彪告訴筆者,由于減少了中間環節,生態蔬菜只比普通蔬菜價格高三分之一左右,接受這種直銷模式的顧客逐漸增多。
“我準備擴大蔬菜種植面積,瞄準廣安區市場。”李彪信心滿滿地表示。
“基地+集團”
搭建雙贏直通車
在廣安布衣農業有限公司蔬菜物流配送中心門口,一車車的新鮮蔬菜正準備發往廣安區悅來鎮、龍臺鎮等鄉鎮30所中小學校食堂。就在7個小時前,這些蔬菜已過了兩道分揀程序且通過農藥殘留檢測。
“為拓展銷路,我們實行‘農校對接’,公司與廣安區、前鋒區約60所中小學校簽訂了營養餐蔬菜配送合同。”該公司負責人黃波告訴筆者。
談到“農校對接”的好處,黃波表示,這對企業和學校都有利。企業能夠根據學校所需實行訂單生產,避免生產的盲目性,又能穩定蔬菜生產規模和價格,保障收益。對學校而言,這既能讓學生吃上優質放心菜,又能降低流通成本,節省開支。
“我們公司最主要的銷路就是集團訂購。”黃波告訴筆者,除了各中小學校外,該公司還積極與企業合作,拓展集團訂購業務,這也帶動了廣安區彭家鄉上百戶菜農及5個蔬菜專業合作社增收,“其次是蔬菜批發,還有部分蔬菜走‘農超對接’模式。”
“錯季+網絡”
化解市場飽和尷尬
廣安惠民農機農藝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楊小玲介紹,去年6月合作社采用錯季栽培技術種苦瓜,比其他苦瓜晚栽3個月,加上它上市期長,從7月到11月中下旬,共歷時5個月,錯季銷售,售價在每斤3元,高出市場價一倍。楊小玲認為菜農銷售蔬菜難的癥結在于銷售時間及產銷信息不對稱。因此,他一直注重技術創新,不斷更新蔬菜品種,實行錯峰銷售,因此嘗到了甜頭。
“要解決產銷信息不對稱問題,就要積極‘觸網’,發布蔬菜信息。”楊小玲說,她借助多個電商平臺,發布農產品信息,為蔬菜找“婆家”,從而找到更多客戶。
“品牌+加工”
給蔬菜上道保險
“現在政府搭臺,讓企業‘抱團’發展,大大提升了我們企業的知名度。”岳池三安農業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周文利坦言,合作社走品牌戰略之路,除自身打造的多個品牌外,還積極加入當地公用品牌,“現在搭上了政府的‘順風車’,我們走出去的機會多了,也省下許多宣傳推薦費。”
在周文利看來,蔬菜種植的區域性和季節性要求很強,單做蔬菜鮮銷利薄且風險大。2013年,合作社為拓寬銷售渠道,建起了泡菜加工廠、冷藏庫,推出禮盒蔬菜。在市場行情低迷時,以加工蔬菜為主;行情好時,則以蔬菜鮮銷為主,這讓合作社得以不斷發展壯大。“我們正逐步擴大泡菜加工廠規模,走精加工路線,提高泡菜口感,做精品包裝。”
“我們著眼于蔬菜加工環節,以降低蔬菜鮮銷風險。”周文利告訴筆者,去年年底,他們還建起了蔬菜風干房,著手做干咸菜,拓寬蔬菜銷路,為蔬菜銷售上道保險。
筱 文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