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民社會救助研究院、《今日頭條》聯合發布的《中國老年人走失狀況白皮書》顯示,我國每年走失老人約有50萬人。也就是說,差不多每過一分鐘,就有一位老人迷失在街頭,找不到回家的路。
從世界范圍來看,失智是老人走失的主要原因,但就我國而言,人口老齡化與大規模人口流動相疊加,使得老人走失問題更加復雜。除了失智外,人口流動帶來的疏于照顧,進一步加劇了走失風險。此次發布的白皮書顯示,36%的走失老人實際居住地為農村地區,46%的老人居住在中小城市及郊區,而大城市及其郊區共占比18%。農村和中小城市等人口流出的地區成為重災區,走失老人和留守老人問題相伴相生,值得全社會深思。
人上了年紀,記憶力減退是難以避免的生理現象。尤其對于失智老人來說,腦部退化疾病更是不可逆的。目前,中國已經是世界上患有阿爾茨海默病(老年癡呆癥)人數最多的國家,預計有1000萬人。老人失智,我們不能失職。前些年,網絡上盛傳一組漫畫《就像當年他們牽著你一樣》,描述了孩子在父母的呵護下長大的情景:“如果有一天,當他們站也站不穩,走也走不動的時候,請你緊緊握住他們的手,就像他們當年牽著你一樣……”如今,面對“一年50萬老人走失”的嚴峻問題,需要每個家庭和政府部門共擔責任,牽著老人的手,把他們安全送回家。
一方面,子女們要加強責任心,盡量多抽時間陪伴老人,及時了解老人身體及心理情況。如果自己沒有時間,可以雇人陪護,或依托養老院等社會機構。可以為老人購買佩戴定位手表等智能穿戴產品,或者讓老人隨身攜帶寫有家庭住址、子女電話等個人信息的卡片。
另一方面,防止老人走失,更是社會大事,需要有關部門積極介入,建立長期有效的防范機制。社區可以為老人建立檔案,充分發揮志愿者的作用,為留守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民政、公安等部門應加強聯動配合,打造人口報失和查找的綜合信息平臺,幫助走失的老人盡早和家人取得聯系。近年來,一些地方為老人免費發放“黃手環”,民警和市民通過手機掃描手環上的二維碼,就能查看老人的相關信息,幫助老人盡快回家,這種做法值得推廣。
(張楓逸)
來源:鳳凰資訊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