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植覺”先生潘銳:像苔蘚那樣生長
時間: 來源:農民文摘-中國農村網 作者: 字號:【

  自小生長在山里,在城市兜兜轉轉后又回到自然,85后青年潘銳與花草打交道,竟靠經營苔蘚微景觀成了大眾眼中的網紅。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潘銳17歲就離開村子,跟隨鄉親們四處打工。一次,碰巧看到花店招人,他就做了送花工,每天同花打交道。憑著自己的努力和鉆研,逐漸做到了花藝造型總監。

  高收入帶來了瀟灑、舒適的生活,但潘銳卻覺得很空虛。某次,瘋玩了一夜的他在陽光中醒來,盯著桌子上開得正盛的鮮花,突然很傷感,他想,這些鮮花盡管很美麗,卻是無根的,總有一天會枯萎。現在,自己每天都在做重復性工作,沒有追求,會不會像這些鮮花一樣不長久。

  一天,潘銳坐在家里看書時,忽然注意到桌上一盆苔蘚。8年來,它的樣貌平凡無奇,不管發黃還是變綠,只要給水總能活過來,默默散發安靜的力量。隨后的幾天,潘銳想了很多。他想起了過去,想起了在農村的生活。還是農村好呀!每天一出門,滿眼都是綠色,有莊稼、樹木、花草。他突然特別向往那種融入大自然的生活。

  潘銳忽然意識到:無論什么樣的生活狀態,苔蘚毫不經意地隨性生長。自己也該像苔蘚一樣,不管經歷什么,回到生命的本初狀態才是有根的生活。

  于是,不顧別人的勸阻和嘲諷,潘銳辭去高薪的總監職位,決定做一名植物美化師,借助創意、人工和器皿等外物,讓苔蘚呈現更美好自由的姿態,美化人們的生活。租下20平方米的院子,潘銳開始整理和改造,還為自己的綠植小院取名叫植覺。

  “安營扎寨”后,潘銳就開始到杭州附近的大山里、小河邊尋找各種苔蘚,并小心翼翼地帶回來培養。

  由于種苔蘚的經驗少,又沒有相關的借鑒參考,采集的苔蘚品種很難養護,基本全部枯萎,但潘銳沒有灰心和放棄,他一次次在失敗中改進實驗,終于了解了苔蘚的生長習性,也篩選出了幾種穩定性較好的苔蘚。

  培養苔蘚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潘銳采集來苔蘚后,要經過消毒、栽種、造型等程序,在大棚里悉心地養兩年,再帶回小院在自然狀態下養半年,等一盆盆苔蘚被調整到最佳狀態后,才可以出售。

  為了更好地利用這20平方米的院子,潘銳不僅在院子里種苔蘚,還種了一些別的植物。他先在地上種,地上種滿了,就搭架子種,架子種滿了,就在房頂上種。各種植物高高低低,錯落有致,像一個微型風景區:院子里是各種各樣的苔蘚,院子外圍是爬藤植物,屋頂是一層鋪得滿滿當當的草,院子里還有一棵大棗樹,秋天結滿紅彤彤的棗。

  在造型上,等腦子里有了設計靈感和創意時,潘銳會身體力行地去尋找盛放苔蘚的最貼切器皿。他會隨時隨地留心周圍的物品,去市井小街找十分原始的新疆石頭,在紫砂店里反復斟酌與苔蘚最搭的紫砂壺,在農村鄉野挑最有型的瓦片、瓦盆,在深山老林考察一個枯樹枝丫或奇卵怪石。符合自己的“心頭好”的物品,他都會細加斟酌,精益求精力求更好,因此奇奇怪怪而又別具一格的苔蘚場景便造出來了。它們有的寄存在朽木上,有的生長在瓶子里,有的在干枯蓮蓬的孔洞中探出綠意,每一件作品都是恰當的創意,都成了有故事的組合。

  苔蘚微景觀一天天豐富,潘銳便搭配其他蕨類植物和配玩,裝入精致的透明容器,開始淘寶“線上生涯”。他借用自己“植覺先生”的影響力,在微博、微信、豆瓣小站等平臺推廣,小店每月有4~5萬元的銷售額,店鋪收藏量幾個月就達到1.7萬。

  對待來“植覺”小院的客人,潘銳也常常讓他們隨便。客人可以踩著屋內的梯子爬到棚頂上坐著發呆,可以選購擺放在屋子里的產品,也可以和他共進晚餐,有什么吃什么……潘銳希望來“植覺”小院的每一位客人,都能身心放松,有一種回到家的感覺,粗茶淡飯,十分溫暖。

  每天早上9點鐘,潘銳走進“植覺”小院,先打開電腦,播放音樂,然后開始侍弄苔蘚,修剪,噴水,制作盆景,很投入地和苔蘚 “玩”在一起。下午,打包發貨。

  如今,潘銳招了售賣員工,但當有人想對他進行幾百萬上千萬的投資時,潘銳竟拒絕了:“植物無欲無求地生長,默默奉獻著自己。自己也應該像苔蘚那樣自然生長,因為享受現在的事業和它本身所帶來的苦與樂,就是我最大的財富,也是我最美好的生活。”

  (任天軍)

  摘自《遼寧青年》

責任編輯:霍然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