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8年成立以來,天津市靜海區生寶畜牧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一直堅持科學養殖,采用種豬繁育物聯網養殖系統、地暖養豬等一系列先進技術,提高了豬肉品質,得到了市場的青睞。
在靜海區生寶畜牧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會議室里,合作社技術場長胡海濤正通過監視器觀察每個豬舍的情況,一頭頭豬或臥或站,悠閑自得。胡海濤介紹說,合作社現在生豬存欄7000多頭,主要是英系大白、杜洛克等品種。
10月底,合作社就開始給豬“集體供暖”,讓它們住上暖屋,睡上溫床。產房和保育豬舍更是有特殊待遇,采用地暖供熱。“小豬剛出生之后,脂肪比較薄,需要溫度比較高,如果溫度低的話,它應激很大,對生長、抗病力都有一定的影響。”
胡海濤說,生豬在每個生長階段對溫度的要求都不一樣,溫度差可以達到15℃,高于或低于特定的溫度值都會影響豬的生長。“低于這個溫度,會影響料肉比,對抗病力有一定的影響。溫度過高,影響采食量。”
為了能實時對豬舍的溫度、濕度進行監控,合作社還引進了“種豬繁育物聯網系統”,在每個豬舍安裝傳感器,連接的電腦里就會顯示豬舍溫度、濕度、氨氣濃度等一些數值。一旦豬舍出現異常,系統就會報警。胡海濤說:“比方說,里面有害氣體多了之后,它就有一個顯示,氨氣濃度高,我們就通風,或者溫度低也報警,需要我們加溫,溫度高的話就需要我們降溫。”
合作社負責人顧靖介紹說,除采用地暖、物聯網技術手段外,整個豬場都是全方位防疫,以玉米、麩皮、豆粕為飼料,用中藥對病豬進行治療,糞污實行干清糞,糞便采用封閉式發酵池發酵。在一系列技術手段的保障下,生豬年出欄2.4萬多頭。“我們是個種豬場,生產的種豬基本上在華北地區的各大二元豬場之間銷售,通過科學的養殖,保證大家能夠吃上放心肉。”
(劉 瑞)
摘自《山東科技報》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