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福集團的西紅柿溫室建在北京市大興區的龐各莊鎮,單棟面積足有5萬平方米,合75畝地大小。記者在進口處先穿上防護衣帽、扣緊鞋套、殺菌液凈手,依次踩過三個消毒池,再經6000平方米的分揀包裝大廳,才能進入溫室內部。
縱向304米、橫向163米、挑高7.5米,地面滿鋪反光增光膜、行壟之間鋪架雙道暖氣管、瓦楞形屋頂全透明的巨大溫室里,處處暖熱撲面;一條內藏電磁感應線、行走無人駕駛車的水泥路兩側,就是剛定植70天,卻已經長到2米多高、開始均勻結果的18萬棵西紅柿。
指著椰糠基質槽上每兩棵定植巖棉缽內都插著一支營養水肥滴管的西紅柿行架,負責人李朝陽介紹說,這個溫室從里到外、硬件軟件,全部來自設施農業世界聞名的荷蘭。溫室運行全部采用智能環境控制技術,實時動態監測生產環境和植物生長信息,植物生長所需的水肥溫濕光均由總控計算機分析調配,是名副其實的工廠化智能農業生產車間。
附著在這樣一枚西紅柿上的科技手段都有哪些?技術人員說主要包括7大系統,分別是計算機控制系統、水肥一體化系統、二氧化碳回收利用系統、溫室外屋頂自動清洗系統、雙遮陽簾自動調整系統、自動霧化降溫系統、循環風扇調節系統,連接這些系統的前端是遍布溫室的各種傳感器,終端則是計算機總控室。此外,還有無土栽培、雄蜂授粉、黃板驅蟲、水肥紫外線消毒等各種物理技術手段,以及行走式升降作業機、無人駕駛電磁軌道車等各種生產機械設備。
“這里的一棵西紅柿可以連續產果10個月、產量可達40斤,是傳統日光溫室產量的6?8倍,管理整個溫室最少只需25個勞動力就能完成。”李朝陽介紹說。
(孫維福)
摘自農視網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