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昌平區百善鎮呂各莊村的火龍果溫室里,種植戶王兵忙得不亦樂乎。他利用火龍果溫室內的閑置土地,套種草莓、圣女果,一棟溫室里結出3種紅色果實,果蔬“三姐妹”幫助當地種植戶大大提高了收益。
記者走進溫室發現,室內作物高低分布,錯落有序,上層火龍果藤蔓沿著架子攀緣而上,下層套種的草莓苗上結出了紅彤彤的果實,溫室后墻上是一株株掛滿果實的圣女果藤。游客們提著籃子,邊采摘草莓和圣女果,邊拍照記錄下難得一見的果蔬“三姐妹”。
王兵說,這些火龍果是他兩年前從江蘇省移栽種植的,屬于熱帶水果,喜光、耐熱、耐旱。由于火龍果的成長期較長,一般在種植3年后才能達到穩定的產果量。為不影響收入,栽種之初,他就想出了增收妙招。“火龍果的種植行距不少于2米,窩距需保持在0.6米之上,便于排水、透氣。行與行之間仍有60%的空閑土地,底下套種低矮的經濟作物,光照不會受到影響。火龍果種植的適宜溫度是20?35℃,恰好與草莓、圣女果相同,它們之間還不會互相傳染病蟲害。”
王兵在溫室內種植了3畦、600棵火龍果苗。去年9月底,他采用基質栽培的方式在火龍果畦兩側套種了1000盆、2300株草莓。并舉一反三,利用大棚墻邊的邊角地套種了200株圣女果。
去年12月底,草莓剛一成熟,王兵的大棚就迎來了大批游客,前來體驗采摘的樂趣。“這批草莓從去年12月底可持續至今年5月;圣女果從今年1月可持續至4月。草莓采摘結束后,正是火龍果植株生長的關鍵時段,我再及時將地清理干凈,給火龍果除草、施肥,把地翻耕一遍。火龍果一般6月開花、8月掛果。”王兵說,冬春兩季采收草莓、圣女果,夏秋季節管理與采收火龍果,既綜合利用土地的復種面積,又增加了觀賞價值,提高經濟效益。
王兵算了一筆賬,火龍果預計總產量3000斤左右,采摘價格每斤30元;草莓預計總產量達1500至2000斤,采摘價格每斤50元;圣女果預計總產量340斤左右,采摘價格每斤20元;這樣下來,占地1畝的1棟溫室的總收入可達17萬多元。王兵告訴記者,這也是當初他選擇火龍果套種草莓、圣女果的原因,一棟溫室三樣紅,紅紅火火的果實為他帶來了高收入。
(褚英碩)
摘自《京郊日報》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