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民法總則來了, 這些爭議問題將明確
時間: 來源:農民文摘-中國農村網 作者: 字號:【

  3月1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表決通過《民法總則》,國家主席習近平簽署主席令予以公布,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民法總則》共有11章,其中多項“新規”都與百姓生活密切相關。《民法總則》是什么?《民法總則》有哪些亮點?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有啥關系?請看——

  《民法總則》是什么?

  《民法總則》是民法典的重要部分,民法典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

  制定《民法總則》是編纂民法典的第一步,《民法總則》規定民法的基本原則和一般規則,對調整民事關系、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和你我有什么關系?

  《民法總則》的這些規定或將直接影響你我的生活:熊孩子看直播亂打賞,這錢算數不算數?路見不平出手相助,權益能被保護嗎?游戲裝備被盜,還能追回嗎?……這些飽受爭議的社會問題該如何裁定,都明確了!

  1. 周到   給沒出生的寶寶撐腰做主

  《民法總則》規定:涉及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的保護,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但是,胎兒出生時為死體的,其民事權利能力自始不存在。

  《民法總則》認為,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始于出生,胎兒尚未出生,原則上不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但為保護胎兒的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權利,有必要在需要對胎兒利益進行保護時,賦予胎兒一定的民事權利。

  2. 貼心   八歲孩子可以“打醬油”

  《民法總則》規定: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

  在之前的民法通則中,這一限定劃線為十周歲。《民法總則》認為,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生活教育水平的提高,未成年人生理心理的成熟程度和認知能力都有所提高,適當降低年齡有利于其從事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活動,更好地尊重這一部分未成年人的自主意識,保護其合法權益。

  3. 時髦   Q幣、網游裝備等虛擬財產受保護

  《民法總則》規定:物包括不動產和動產。法律規定權利作為物權客體的,依照其規定。法律對數據、網絡虛擬財產的保護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近年來,關于虛擬財產的糾紛層出不窮,同時大數據的運用已經高度嵌入人們的生活,但關于它們的法律性質目前還十分模糊。為適應互聯網和大數據時代發展的需要,《民法總則》對網絡虛擬財產、數據信息等新型民事權利客體做出規定。

  4. 嚴厲   個人信息保護寫入《民法總則》

  《民法總則》規定:自然人的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應當確保依法得到的個人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傳輸個人信息,不得非法買賣、提供或者公開個人信息。

  個人信息安全問題越來越突出,在我們國家目前還沒有一部專門的個人信息保護法的情況下,《民法總則》的這一規定,將為捍衛老百姓的信息安全提供更有力的法律后盾。

  5. 正義   見義勇為受損失?補償!

  《民法總則》規定:為保護他人民事權益而使自己受到損害的,由侵權人承擔民事責任,受益人可以給予適當補償。

  近些年,因見義勇為卻惹上糾紛的事情并不少見,見義勇為者受了損害,責任誰來負?受益人該不該補償?這往往成為引發糾紛的矛盾點。《民法總則》明確,保護因見義勇為受到損害的人,鼓勵見義勇為行為。

  6. 扶弱   父母打孩子,監護人資格可能被撤銷

  《民法總則》規定:監護人實施嚴重損害被監護人身心健康行為的,人民法院根據有關個人或者組織的申請,撤銷其監護人資格;兒童若遭遇父母家暴、遺棄,法院可以根據申請撤銷監護人的資格、依法指定新監護人。此外,《民法總則》還理順了監護糾紛的解決程序,明確規定,對擔任監護人有爭議的,有關當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7. 實用   訴訟時效由兩年延至三年

  《民法總則》規定: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三年。

  訴訟時效是為了避免權利人“躺在權利上睡覺”、督促其行使權利而設計的制度,一旦權利人在法定期間內不行使權利,期間屆滿后,權利則不受法律保護。

  近年來,社會生活發生深刻變化,交易方式與類型也不斷創新,權利義務關系更趨復雜,司法實踐中普遍反映兩年的權利行使時間較短,因此,此次《民法總則》予以適當延長,從兩年的訴訟時效延長至三年。

  8. 溫暖   未成年人遭性侵,成年之后還能起訴

  《民法總則》規定: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損害賠償請求權的訴訟時效期間,自受害人年滿十八周歲之日起計算。

  現實生活中會發生一些未成年人遭到性侵的事件,可是未成年人因為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對于“性”意味著什么可能還一知半解而遭到蒙蔽,甚至許多都是懾于侵害人的淫威而不敢聲張。《民法總則》的規定,給受侵害的未成年人在成年之后尋求法律救濟的機會,保護未成年人的利益。

  摘自中國新聞網 經濟日報客戶端

責任編輯:霍然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