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回春,是升發的季節。人體經過“冬藏”,儲備了足夠的能量,開始煥發勃勃生機。這時的養生,中醫強調從“去春火、清春困、升春陽”開始……
去春火
中醫認為,春為伊始,草木發芽,陽氣開始上升,人體內熱散發,加之春季氣候干燥多風,水分流失嚴重,特別容易上火。
應對妙招:
多吃涼性食物。常喝些綠豆湯、魚腥草湯,可清熱去火;吃涼性的水果可預防上火,如梨、柚子、西瓜、草莓、枇杷等。盡量少吃油炸、辛辣、肥膩等燥熱食物。
晚餐不宜多吃。古人“過午不食”,現在雖不提倡“不食”,但晚飯不宜吃得過多、過晚,尤其不要大量吃肉,避免積食生火。
隨時補水。北方的家庭建議使用加濕器,經常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同時適當多喝些水,以水制火,千萬不要等感覺口渴再喝水。適當地喝蜂蜜水,可潤腸促排便,起到清火的效果。
及時疏肝解氣。壓力過大,不良情緒長期蓄積,身體就會呈現一種上火狀態。學會傾訴,給火一個去處。情緒不順暢而上火的,可服用越鞠保和丸或加味逍遙丸,或喝點玫瑰花茶。
清春困
冬春替換,氣溫升高,人的身體處于舒展、升發之際,氣血也開始向外,供給大腦的血液就會相對減少,這時人常會感到疲乏困倦。如果進食肥膩食物或運動少,更易加重春困。
應對妙招:
早睡早起。避免熬夜,堅持早睡早起,起床后可做一做戶外運動,讓身體沐浴在春光之中,呼吸新鮮空氣,可有效克服春困。相反,睡懶覺不能增加大腦的血液供應,反而會越睡越困。
多一些視覺刺激。春季多外出走走,舉目遠望,將美麗的大自然盡收眼里,這樣可以給自己很好的視覺沖擊,從而有助于消除春困。
喝一杯茉莉花茶?;ú韪蕸龆枷悖欣谏l積聚在體內的冬季寒邪、促進陽氣升發,令人神清氣爽,使“春困”自消。
多吃富含鉀的食物。常吃橘子、香蕉、蘋果等富含鉀的水果,以免缺鉀引發大腦疲倦。
頭部按摩法。手指合攏,指尖輕輕按在太陽穴上,以順時針方向轉6次,再以逆時針方向轉6次。十指梳發或雙手按摩頭枕部或額頭,也都能提神醒腦。春困時還可嗅嗅清涼油,聽一些振奮人心的音樂,或用冷水洗臉。
升春陽
春天是陽氣初生之季,遠不像夏季那么隆盛。所以,從春天開始到夏初,我們需要順應自然規律,幫助人體陽氣升發,以達到預防疾病、保健養生的功效。
應對妙招:
做好春捂。春季氣候多變,匆忙減衣易導致身體受寒,傷及陽氣。尤其要做好下半身保暖。當氣溫上升時,也不要過早減少褲子和襪子,還要經常用溫熱水泡腳,以升陽氣。
呵護好背部。背部是人體陽氣聚集處,可經常拍打按摩背部——手指并攏,掌心部位中空,從肩頸沿脊椎向下拍打到腰骶部位,反復多遍。然后雙手搓熱,溫捂腰部,早晚各一次。還可選擇陽光充足的上午曬曬后背,可獲得更多的陽氣。
睡好子午覺。晚上11點至凌晨1點屬于子時,陽氣開始升發,早早入睡,能很好地養陽氣。中午11點至13點屬于午時,心經旺盛,吃午飯后要小憩片刻來養心,以保持下午精力充沛。
飲食來養陽。春季飲食宜清淡可口,宜選甘、溫之品,適當進行溫補,如蔥、韭菜、紅棗、花生、牛肉、羊肉等,但不宜大熱、大辛,同時還要忌酸澀、油膩生冷之物。
輕運動更養陽。“動則生陽”,隨著氣溫的回升,應逐漸增加戶外活動時間,如春游、放風箏、散步、慢跑、跳舞、打太極拳等。春季鍛煉以小運動量的活動為宜,注意別過于劇烈運動,微微出汗即可。(拂 曉)
摘自《中國婦女》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