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要從心電圖的概念談起,所謂心電圖顧名思義就是記錄心臟電活動的圖。心電圖診斷心律失常最拿手;另一方面,也可通過心電波形的變化反映心腔的大小、有無缺血壞死、有無電解質紊亂等,當然主要是靠推測。正像“天有陰晴、月有圓缺”一樣,當你心臟病正在發作時,心電圖可以記錄到不正常。但有時發作持續時間很短,醫生很難那么及時、那么巧地抓住犯病時的心電圖,等記錄時很可能人的心臟已經恢復正常了,心電圖就會呈現假陰性,也就是說描記出正常心電圖。
醫生常常會把人犯病時的心電圖與不犯病時心電圖相比較,這樣更容易比出異常,或是把有癥狀的心電圖與用藥或休息后癥狀消失時的心電圖做對比,這種動態的心電圖演變才最有臨床診斷價值。
既然普通的心電圖檢查不能完全說明心臟的健康狀況,那我們應當如何得知我們的心臟是否健康呢?對于心電圖正常、但自覺有胸痛、胸悶、心悸等不適癥狀的患者,醫生會建議做動態心電圖檢查。帶上一個心電圖記錄的盒子,晝夜描記心電圖,相當于警察“蹲坑”24小時來捕捉犯罪(心臟病發作時抓個現行),這期間只要有發作,動態心電圖就會記錄下來。當然個人也要認真記錄日志,幾點幾分到幾點幾分有什么不適,當時在做什么,醫生會結合此時的心電圖分析究竟發生了什么事情。有時候醫生還會建議患者做“運動心電圖”,也就是平板運動試驗,通過運動把心臟潛在的健康問題誘發出來(包括缺血和心律失常)。當然,心臟的檢查還遠遠不止這些,有時候還會用到能直接觀察血管形態的冠脈CT或冠脈造影,以及反映心臟結構、功能的超聲心動圖等。
因此,需要強調,常規的心電圖檢查正常并不代表人沒有心臟病,特別是對于有胸悶、胸痛、心悸等不適癥狀的患者,更需盡早到心內科門診進行詳細的檢查以了解心臟是否存在異常。
(北大人民醫院主任醫師 張海澄)
摘自《南京日報》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