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改變歷史的食物
時間: 來源:農民文摘-中國農村網 作者: 字號:【

  美國作家湯姆·斯坦迪奇認為:“在社會轉變、社會組織、地緣政治競爭、工業發展、軍事沖突和經濟擴張等轉化過程中,食物都扮演了催化劑的角色。從史前時代至今,這些轉化的故事構成了整部人類的歷史。”

  美國當代歷史學家斯塔夫里阿諾斯在《全球通史》中寫到,真正的世界歷史開始于公元1500年。《全球通史》摒棄了“古代—中古—近現代”式的西方傳統世界史闡釋方法,以公元1500年為界,將人類歷史演進劃分為兩個階段,前一階段是各地區孤立存在的世界,不同區域的人被大海和荒漠分隔在世界各地,后一階段則是西方通過航海時代逐漸占據主導的世界。

  海上貿易改變了世界,也改變了人類的餐桌。歐洲人發現了美洲新大陸,繼而發現澳洲和太平洋諸島,從此,美洲特有的作物玉米、番薯、馬鈴薯、番茄和辣椒等傳入歐洲、亞洲和非洲,歐亞非的水稻、小麥和油菜籽等則傳入美洲。

  土豆、玉米和番薯等美洲作物的傳播意義巨大,對近代以來世界人口的持續增長有重要作用。

  在許多西方國家,土豆都是餐桌上極為重要的主食,從薯泥到薯條,再到中歐國家流行的“面團子”,材料都是土豆。針對人口激增、糧食短缺的局面,許多第三世界國家也一直在推動“土豆主糧化”,希望這種能夠大規模種植、長時間存儲,又能提供足夠營養和熱量的作物能夠成為更好的替代品。

  土豆傳入中國的時間一直未有定論,較為主流的說法是16世紀后期?17世紀初引入,也就是明朝的萬歷年間。至于土豆能夠風行全國則是到清朝后期和民國時期的事了,主要產區在西南和華北。

  有人曾推斷,土豆或許可以緩解明末大饑荒,從而為明朝延壽,清朝不會趁機入關,也就不會有嚴重鉗制思想和言論、最終導致國力停滯不前的清朝出現,中國歷史也會就此改寫。

  能夠佐證這種觀點的是中國人口的變化,從明朝后期到清朝末年,中國人口從一億到四億,增長驚人。

  番薯引入中國,始于萬歷二十一年(1593年)。這年春天,一位福建商人陳振龍在呂宋島見到一種叫“朱薯”的農作物。這位早年考過秀才但仕途無門、無奈從商的中年男人將之帶回了福建。

  玉米的傳播類似番薯。它大概于16世紀中葉分三路傳入中國,分別是自波斯、中亞至我國甘肅,自印度、緬甸至云南,由東南亞至福建和廣東。但在近兩百年時間里,玉米的種植都未被推廣,直到乾隆中期,玉米才開始大規模推廣。

  土豆、番薯、玉米一起,減輕了饑饉之年的壓力,清一代,餓死人的事情極少。

  辣椒傳入中國,僅僅數百年時間。在沒有辣椒的時代,古代中國餐桌上的辣主要靠五種食材來提供,分別是川椒、胡椒、黃姜、茱萸和芥末,其中又以胡椒最為貴重。

  胡椒之所以貴重,一是因為需求太大,二是因為產量太少。西漢時期,胡椒傳入中國,掀起了一股胡椒熱。當時有“椒房”一說,皇帝用胡椒粉摻白膏泥為愛妃涂抹墻壁。貴族用胡椒粉摻沉香來熏衣服。官僚們上朝之前也要含上一枚胡椒,一是為了清新口氣,二是為了壯陽。

  到了唐朝,有官員被抄家,除金銀珠寶外,還抄出幾千斤胡椒。這是因為昂貴,又耐于存放,存胡椒就像存金條。

  宋哲宗時,廣州原本每年向朝廷進貢檀香2000斤、胡椒50斤。后來哲宗認為這個數目太大,為了體恤民眾,將檀香縮減為1000斤,胡椒減到20斤,可見胡椒的稀缺。

  (葉克飛)

  摘自《新周刊》

  ?

責任編輯:霍然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