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第一批甘藍還有40天就能收獲,將出口美國!”在江蘇省如皋市誠陽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王永安興奮地說。公司目前種植110畝抱子甘藍、50畝西蘭花,依托“上噴下滴”灌水系統,每畝蔬菜年灌溉用水量相對傳統灌溉方式,節水超過40%。
打開開關,數十個噴頭噴出細密的水珠,大棚里下起了“毛毛雨”,地面上抱子甘藍宛如洗“淋浴”。而地面上鋪設的滴灌管也源源不斷地將水分直接送至甘藍根部,減少水分流失。“按照抱子甘藍的生長周期,前期每7至10天灌溉1次,生長后期20天灌溉1次,每次灌水4至5小時。”王永安介紹,相對于傳統的灌溉法,“上噴下滴”灌水系統的優勢十分明顯。傳統的灌溉法是挖渠,人工澆水,一畝地至少需要5個人工,“上噴下滴”自動化程度高,只需要少量勞力,每畝地約能節約用工成本1000元。其次是增產效益顯著,肥料可隨“下滴”滴灌管直達作物根部,減少了水肥流失。最重要的是節水效益明顯,傳統灌溉每畝地每年需要200余噸水,“上噴下滴”只需120噸,節水超過40%。由于有效灌溉,蔬菜產量得到大幅提高。
(袁曉婕)
摘自《山東科技報》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