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東省菏澤市定陶區仿山鎮徐石村有一片占地500畝的生態農場,農場的主人名叫李驥鴻。自2013年回鄉創業以來,李驥鴻通過創新合作模式,成功建起了擁有113個設施大棚的創客生態農場,實現了創客、農戶雙雙獲利。
2013年,在外經商的李驥鴻回鄉流轉了村里的500畝地,蓋起了設施蔬菜大棚。“一下子流轉來這么多地,自己種的話,管理起來太困難,不如讓一些喜歡農業并且具有創業精神的人跟著一起加入。”李驥鴻說。
想法雖好,如何實施。思來想去,李驥鴻想到了招商,通過建立良好的合作模式,把創客引進到生態農場里來。“現在我和創客合作的模式主要有兩種,一個是我把現有的設施和大棚租賃給他們,收取一定的租金;另一個是我把基礎設施作為股金,他們把項目和技術作為股金,我們共同分紅。”李驥鴻說。
在生態農場,記者見到了大學生創客王勝原,2013年大學一畢業,王勝原就進駐生態農場創業,他的創業項目是繁育和銷售多肉植物。“當初生態農場吸引我的地方主要是具有良好創業氛圍和合作模式。”王勝原說,他通過第二種模式和李驥鴻合作。
“我現在發展了兩個大棚的多肉植物種植園,你看這些多肉植物多漂亮。這些小植物,價格不菲,有的一盆賣到七八十元,還有的一盆能賣幾百元。”王勝原說,通過分紅提成,他兩個大棚一年的效益在20萬元左右。
在李驥鴻的生態園里,像王勝原這樣的創客還有很多,不少是從省外來的。“我來自黑龍江哈爾濱,去年來到農場種植葡萄。”創客牟忠軍說,他現在在農場租賃了3個大棚,每個大棚按面積大小算租賃費,3個大棚每年的租賃費5.3萬元。
現如今,整個生態園區儼然成了一個創客樂園,目前共有46位創客,種植的產品有普通蔬菜、苗木,也有稀有水果、植物等。李驥鴻和這些創客們結成了一個聯盟,叫“創客聯盟”,而李驥鴻本人則被創客們稱呼為“盟主”!
生態農場運作三年來,李驥鴻認為,他的任務就是把自己的生態園打造成了一個創業平臺,然后利用自己手中的資源,吸納那些想在農業領域創業的創客們進駐園區。每一位創客都是老板,把自己的園區交給這些創客們打理,他們獨立經營,自負盈虧,干勁更足。
“只要創客們手握一個好的產品創意,或者是一個有潛力的農業項目,都可以進駐‘創客聯盟’。”李驥鴻介紹,創客的身份有很多種,有剛畢業的大學生、有工人、有職業白領,但最多的還是實干的農民。
李驥鴻說,生態農場由民間資本投資,合作經營,共同受益,在當地尚屬新鮮事物,受到了農民的歡迎。
徐石村致富能手張國平,2014年租了農場3個大棚,大約7畝地,種植火龍果。“目前火龍果市場價在13元一斤,一畝火龍果盛產期每年可產3000斤,刨除各種費用,每年的收入比自己出去打工強多了。”張國平說。
從事農業多年,李驥鴻深知,資本和土地相結合的前提是,不能使農民脫離土地、脫離農業。“在創客們進入生態農業園之前,我給他們提了一個要求:必須優先雇用流轉土地的農民為他們打工。”李驥鴻說,這種方式解決了農民流轉土地后,沒有了經濟來源的困境。
(張 超)
摘自《農村大眾》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