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歷史上那些下落不明的神秘人物
時間: 來源:農民文摘-中國農村網 作者: 字號:【

  上下五千年,歷史事件特別多,有一些人的行蹤成謎,或者說下落不明,下面,我們就一起聊聊我國古代那些迄今仍下落不明的神秘人物。

  老子,騎青牛出函谷關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謚伯陽。華夏族,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人, 約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間,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認為李姓始祖。老子的最終歸宿,一直是個謎團。

  有一種說法是,老子101歲仙逝,鄰里皆來吊唁。大多數人認同的是老子騎青牛出函谷關,下落不明了。

  大多數人接受出函谷關這一說法,出了函谷關又去哪里了呢?有可能經流沙奔印度去了。還有人說晚年的老子在甘肅臨洮落腳,歸隱后的老子練內丹、養生修道,得道后在臨洮超然臺“飛升”。總之老子的下落至今仍然是個謎,等待更多的史籍和文物去破解這個謎團。

  西施,功成名就下落不明

  西施本名施夷光,越國美女,一般稱其為西施。春秋末期出生于浙江諸暨苧蘿村。天生麗質,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詞。“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中的“沉魚”,講的就是西施浣紗的經典傳說,與越國另一美女鄭旦合稱“浣紗雙姝”。

  西施根據傳說在吳亡后和心愛的人范蠡駕扁舟,入太湖,不知所終;還有一種是吳亡后被沉溺于江中。其實由于史書沒有明確記載,西施的歸宿也只好千古存疑了。但人們普遍流傳的版本更傾向于前者,那么,西施無疑是四大美女中最幸福的一位。

  也有人認為西施最后愛上了吳王,在吳王死后追隨他而去。

  徐福,東渡大海尋找仙丹

  徐福,嬴姓徐氏,即徐巿,字君房,齊地瑯琊郡人。他博學多才,通曉醫學、天文、航海等知識,且同情百姓,樂于助人,故在沿海一帶民眾中名望頗高。

  徐福上書說海中有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仙山,有神仙居住。于是秦始皇派徐福率領童男童女數千人,以及已經預備的三年糧食、衣履、藥品和耕具乘坐蜃樓入海求仙。但徐福率眾出海數年,并未找到神山,徐福則在當地之山——“嶗山”留下后代,后代改姓嶗或勞。

  公元前210年,徐福再度率眾出海,來到“平原廣澤”,他感到當地氣候溫暖、風光明媚、人民友善,便停下來自立為王,教當地人農耕、捕魚、捕鯨和瀝紙的方法,此后再也沒有返回中國。也有說徐福死于大海中。還有更多人相信徐福去了日本,在日本也有很多關于徐福的傳說,甚至還有徐福墓,但是史學界還沒有一個公認的說法。

  楊貴妃,被賜白綾一條

  楊玉環(公元719年?公元756年),號太真。姿質豐艷,善歌舞,通音律,為唐代宮廷音樂家、舞蹈家。其音樂才華在歷代后妃中鮮見,被后世譽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天寶十四載(公元755年),范陽、平盧、河東三鎮節度使安祿山以清君側,反楊國忠為名起兵叛亂,兵鋒直指長安。次年,唐玄宗帶著楊貴妃與楊國忠逃往蜀中(今四川成都),途經馬嵬驛(今陜西興平市西)時,陳玄禮為首的隨駕禁軍軍士,一致要求處死楊國忠跟楊貴妃,隨即嘩變,亂刀殺死了楊國忠。

  唐玄宗言國忠亂朝當誅,然貴妃無罪,本欲赦免,無奈禁軍士兵皆認為貴妃乃禍國紅顏,安史之亂乃因貴妃而起,不誅難慰軍心、難振士氣,繼續包圍皇帝。唐玄宗接受高力士的勸言,為求自保,不得已之下,賜死了楊貴妃。最終楊貴妃被賜白綾一條,縊死在佛堂的梨樹下,時年三十八歲,這就是白居易的《長恨歌》中的“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之典故。

  玄宗在安史之亂平定后回宮,曾派人去尋找楊貴妃的遺體,但未尋得。從此楊貴妃下落成謎,但是有人卻在日本發現了她的墓,但是絕大多數人還是認為楊貴妃死了,只是找不到尸體。

  建文帝,死于大火或浪跡江湖

  建文帝去哪里了,這是最著名的事件,因為沒有發現建文帝的尸體,也沒有人看到建文帝去了哪里,史書記載是死于大火。

  朱棣登位后在給朝鮮國王的詔書上亦曰:“不期建文為權奸逼脅,闔宮自己焚燃。”(《明實錄·太宗實錄》。

  另一種說法認為,在南京攻破時,建文帝曾想自殺,但在其親信說服下,削發為僧,從地道逃出了皇宮,隱姓埋名,浪跡江湖。民間傳言中,在許多地方都有建文帝的蹤跡和傳說。有的傳說建文帝逃往云貴地區,而且輾轉到了南洋。直到現在,云南大理仍有人以惠帝為鼻祖。也有現代學者認為,當年建文帝潛逃后,曾藏于江蘇吳縣黿山普濟寺內,接著隱匿于穹窿山皇駕庵,于永樂二十一年(公元1423年)在此病故。葬于山后小山坡上。

  至于建文帝的下落到底如何,以上兩種說法都無法提供更多令人滿意的證據。

  歷史上還有很多謎團等著我們去發現,去解密,這些歷史人物到底去了哪里,至今也沒有確切的證據,或許只有等待新的文物出現去證明了。

  (梧    桐)

  摘自《中外文摘》

  ?

責任編輯:霍然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