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我國就業增加人口多、面臨結構性問題的現狀,人社部最近表示將關注重點群體就業,有序做好化解過剩產能中職工安置工作,組織實施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促進計劃,繼續實施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三年行動計劃。
焦點 1
小微企業聘應屆生可享1年社保補貼
據教育部發布的數據,2017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預計達795萬,比2016年又多出30萬。應屆生從2006年的413萬連年上漲,是人社部說的“就業重點群體”。
國家出臺的一系列大學生就業引導和扶持政策中,常常提及“引導和鼓勵畢業生到基層工作”和發揮中小微企業的就業容納作用。人社部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促進大學生就業,2016年11月,人社部專門下發了《關于實施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促進計劃的通知》。
“2016年國家開始發放就業補助。”人社部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對招用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與之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并為其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小微企業,給予最長1年的社會保險補貼。對離校1年內未就業的高校畢業生靈活就業后繳納的社會保險費,給予一定數額的社會保險補貼,補貼標準原則上不超過其實際繳費的2/3。
焦點 2
國家連發三文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
自2015年中到2016年底,國家先后出臺多部文件鼓勵農民工返鄉創業。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支持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的意見》,明確提出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可享受稅費減免等多項優惠政策。
2016年7月,人社部等五部門又下發通知,提出到2020年鼓勵農民工返鄉創業的資金支持、創業培訓等一系列政策。同年11月底,國辦再次發文,提出支持返鄉下鄉人員創業創新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把返鄉下鄉人員的創業和農村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聯系起來,能體現出國家推進新型城鎮化一系列政策所展現出的大機遇。未來農村面貌也會因此發生很大改變。”林江說。
對于返鄉人員創業的優勢,林江表示,他們對現代化大生產有一定認識,回到家鄉可以起到帶領家鄉創業的作用。中國人民大學副教授魯全也認為,相比農村人口,農民工相對有資源。重新引導回傳統的農村地區去,可以形成比較良性的城鄉雙向流動。
焦點 3
新經濟助力分流職工再就業
2016年年初,人社部對化解過剩產能職工分流安置專門出臺文件,據官方預測,這項工作涉及職工分流近1000萬,僅煤炭鋼鐵行業就有180萬。
如何安置這些職工?人社部相關負責人介紹,國家層面的政策主要是內部安置、轉崗就業、內部退養和公益性崗位托底。“特別是一些大齡職工,再就業確實比較困難,將通過開發公益性崗位幫助他們就業。”
最近,人社部專門發出《關于開展東北等困難地區就業援助工作的通知》,要求組織江浙滬粵等省份與東北等困難地區開展勞務對接。
通知專門提到,支持滴滴等分享經濟企業,通過優先錄入平臺、現金激勵、購車優惠等幫扶措施,對東北等困難地區有意從事移動出行行業的人員進行登記,幫助去產能失業人員和長期停產停工企業職工實現就業、增加收入。
北京某專車平臺負責人介紹,該平臺注冊的鋼鐵、煤炭去產能安置分流職工在今年上半年統計時達到53萬。目前正在對這些老工人進行專門培訓。
(吳 為)
摘自《新京報》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