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的西康省,有一條規定,令人瞠目結舌。
這條規定和教育有關,是由西康省主席劉文輝制定的。規定的內容是:如果縣政府的房子比學校的好,縣長就地正法!
這條規定,初看時,讓人一頭霧水。首先,縣政府的辦公樓和學校的房子有何相干?比學校的好,就得掉腦袋,這種簡單粗暴又令人云里霧里的做法,顯然是典型的軍閥風格。而當時,劉文輝也確實是割據一方的軍閥。
但細細一想,卻又發現這條奇特的規定,其實大有深意。看一個地方對教育的重視程度,往往只要走兩個地方就可見分曉,一個是政府大樓,一個是學校。若政府大樓光鮮亮麗,極盡奢華,而學校卻連改造危房都無能為力,這樣的地方還談什么重視教育?
在劉文輝看來,有錢,就得先發展教育。一個地方要強大,就得靠教育。西康省這么一個落后的邊陲之地,資金缺乏,若是能有那么一點閑錢,肯定都要投入到教育里頭。政府房子破舊,學校房子卻挺好,這才是應有的態度。
于是,民國后期,只要到過西康的人都會發現,當地有一奇觀,就是哪怕再窮的地方,教學樓都寬敞明亮,而相較之下,政府大樓反倒破舊不堪。這一點,在當時不少記者的筆下,也都有記載。
而這種重視教育的態度,至今仍為人稱道。
(郭華悅)
摘自《雜文選刊》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