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家住江蘇省南京市秦淮區的袁先生收到一份快遞,里面裝有1斤瓠子、2只草雞、3.2斤絲瓜和2斤茄子。原來,他是一家定制農業公司的會員,公司每周都為會員配送新鮮農產品。
在南京,由公司為會員定制農副產品現象正在漸漸流行。和以往“種啥賣啥”的傳統農業生產方式不同,“定制農業”根據消費者喜好安排種植品種,實現“吃啥種啥”。
從概念走向小眾消費
位于江寧黃龍峴附近的“自有地”田園,就是一家“定制農業”代表。走進“自有地”大門,一畦畦整齊的菜田種植著大豆、芋頭等,不遠處是一棟棟白色大棚。
“自有地”負責人雷立民介紹,整個田園占地150畝,露天種植區提供給會員觀賞和體驗,大棚里種植的蔬菜每天供給會員,目前種植了26個品種蔬菜,全年大約種植83個品種,基本包含南京時令蔬菜,會員每年繳納4888元會費,可以享受每周一次、每次7斤左右的新鮮蔬菜當日達。
據悉,會員每次可以從26種蔬菜中任選7種,公司會從會員訂單統計數據中了解消費者需求,及時變更種植計劃,也可根據會員需求定制品種。
雷立民此前是一名白領,辭職后專職從事農業種植,發展的會員也是位于城區的白領。為了吸引會員,雷立民的“自有地”按照“純綠色、零農殘、無化肥”標準執行。
在高淳“歸來兮有機莊園”公眾號上,會員選購相關套餐后,就能享受每周一次送貨上門服務。據了解,“歸來兮”大多數會員為30歲至40歲的白領。在莊園負責人宋立君看來,這部分人群既有較高的消費能力,又比較認可健康理念,對生活品質有追求。
為了讓消費者直觀感受農產品生產過程,“定制農業”農場還引入了不少體驗項目。“自有地”根據會員需求將土地分給顧客耕作,體驗種植不易;“歸來兮”會員可以體驗水稻插秧、紫云英觀賞、草莓采摘等農事活動。
發展面臨不少痛點
“定制農業”逐漸流行,但對種植者來說,由小眾走向大眾、實現有錢可賺仍有相當長的路要走。
“定制農業”最大的痛點是高成本、高售價。“自由地”會員年費4888元,可以享受一周一次、一次7斤配送服務,算下來每斤蔬菜價格接近14元,遠高于目前市場普通蔬菜價格。而“歸來兮”大米價格每斤24元至25元,是普通大米的6~8倍。因為價格較高,“自有地”在2年多時間內只發展了不到300名會員。
此外,高昂的種植和運輸成本也令農場主“頭疼”。農產品采用綠色種植,耗費人工往往數倍于傳統生產模式;配送蔬菜的包裝、運輸、損耗等,都造成農產品成本大幅攀升。諸多壓力之下,多家從事“定制農業”的公司都表示,短期內無法盈利。
對此,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譚曉燕表示,隨著顧客認知的變化,“定制農業”市場將會越來越大。農場切忌以價格換會員,而應走高品質之路,以口碑增加會員人數。從事“定制農業”的企業可以團結起來,通過成立聯盟的方式整合技術、資源等,為顧客提供更全面、優質的服務。
(周愛明 杜 瑩)
摘自《南京日報》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