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流行這樣一種說法:“新加坡被兩個叢林包圍著,一個是鋼筋水泥的叢林,另一個是散發(fā)著原始氣息的樹木叢林。”新加坡對樹木的保護已經(jīng)像對待固定居民一樣認真——他們?yōu)槌鞘械拿恳豢脴涠嫁k了“身份證”。最近,新加坡官方“樹地圖”門戶網(wǎng)站上線,新加坡居然登記了城市里的每一棵樹,逾50萬棵樹的信息都在這份電子賬簿上一覽無遺。
亞洲最大“樹地圖”
“如果你想知道公司門口那棵被鮮花簇擁的到底是什么樹,或者你好奇學校教學樓前那棵古樹究竟有多大年齡,抑或你想告訴孩子離自己家最近的那幾棵樹哪一棵是稀有品種……想要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你現(xiàn)在只需要查查手機就可以了,因為我們制作了一份關于大樹的國家地圖!”在新加坡植物園,一名工作人員滿臉興奮地向筆者介紹。
筆者用手機打開了這份地圖,除了熟悉的新加坡街道、小區(qū)名字映入眼簾,更顯眼的就是密密麻麻的綠色小圓點,這代表著樹木的位置分布。如果繼續(xù)查詢,還能看到這些大樹的年齡、詳細坐標以及生長速度等數(shù)據(jù)。
如果想要找到一個特定位置的大樹,可以在搜索欄里直接輸入地理位置或街區(qū)名稱,地圖就會自動鎖定到那一個范圍的大樹信息。筆者發(fā)現(xiàn),有些標記的圓點是粉色的而非綠色,一經(jīng)詢問,方知這些粉色的圖標代表會開花的樹,登記者的用心可見一斑。
“如果你想查找的某一棵樹在這個網(wǎng)站上沒有找到,那說明在現(xiàn)階段這棵樹還沒有被登記進去,我們還在繼續(xù)拓展這張地圖。”工作人員表示,新加坡保留的原始叢林樹木茂密,一一登記確實是一個不小的工程。據(jù)悉,目前這50萬棵大樹的地圖制作已耗時近10個月,花費約10萬新加坡元(1新加坡元約合4.8元人民幣),被譽為亞洲最大的“樹地圖”。
向天空借綠地
新加坡國家公園管理局不僅用信息化的手段對樹木進行前沿管理,還有很多創(chuàng)意的綠化想法。讓筆者印象最深刻的是新加坡很多建筑的房頂都被“披”滿植被,也有朋友笑言新加坡人喜歡給房子戴“綠帽子”。
新加坡國土面積有限,因此人們把綠化的視野轉向了天空。如何合理運用立體空間進行綠化儼然是一門技術活,新加坡國家公園局專門成立了屋頂綠化管理處及專職官員,直接管理全國屋頂綠化的規(guī)劃、標準制定、政策實施以及考核獎勵,并且鼓勵普通民眾盡量綠化自己家房屋的外圍墻面、露天陽臺等,使得這座城市的高樓大廈外隨處可見立體綠化。
就連大樹的枝干,新加坡人也“不放過”。在新加坡街頭隨處可見百年老樹,老樹的主枝干本應是棕色樹皮,但筆者發(fā)現(xiàn)這些老樹粗壯的枝干上都攀附著綠油油的其他綠葉植物,一開始筆者以為這只是偶然現(xiàn)象,后來才得知這都是園藝師精心打造,讓大樹們從頭綠到腳。工作人員不僅在馬路圍欄、過街天橋等處栽上攀緣植物,就連大樹都囊括在內(nèi),不禁讓人拍手叫好。
隨意砍樹被罰巨款
在采訪中,筆者還發(fā)現(xiàn)新加坡人對樹木的重視幾乎是融入血液的。譬如任何人不得隨意砍樹,包括自己家土地上的老樹。如果確實需要騰地方只能移植,承包商需要在政府押一大筆錢,直到樹木移植成活為止。尤其是道路兩旁的樹木,因為都有詳細的登記信息,更是不得隨意處置,如果必須砍伐要經(jīng)過重重申請。此前就曾出現(xiàn)過置業(yè)公司因未被許可而在新加坡砍樹被重罰的案例,受到的罰款和賠償金高達近8萬新加坡元。
除了嚴厲的懲罰措施,新加坡法律也向積極為綠化做出貢獻的居民提供獎勵。如有花園的住宅如果不建筑圍墻,讓花草樹木供路人欣賞,就可以對這家予以減繳房地產(chǎn)稅的獎勵。對于那些為城市綠化做出卓越貢獻的人,甚至還能得到新加坡領導人的親自授勛。
(張相林)
摘自大眾網(wǎng)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nóng)村雜志社唯一官網(wǎng)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