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網店現在賣本地蘋果,再過幾個月,還能賣四川的丑橘,甚至連熱帶的芒果都可以銷售。”在西部大山里,電商“達人”康維起和他的電商團隊開啟新的電商銷售季,他笑著說,他們是西部的新“賣客”。
與輾轉各地收割麥子的傳統“麥客”不同,康維起和他的團隊不用全國奔波,只需坐在家中,輕點鼠標,就能完成銷售全國各地生鮮農產品這個看似不可能的任務。
甘肅禮縣這個地處中國西北內陸的偏遠小縣城,怎么會有這么多特色農產品可供出售呢?康維起向記者揭曉了“謎底”。
原來,康維起盡管人在禮縣,但他在網上和全國各地的許多果農成了朋友。一次偶然的閑談,讓他腦海中閃出了“賣客”這個想法:“我為什么不能像‘麥客’一樣,根據農產品的季節特點,銷售全國各地的生鮮特產呢?”
但他最初產生這個想法實屬“被逼無奈”。康維起2013年就辦起了銷售蘋果的網店,短短3年時間,他的電商團隊就創造了年均3000萬元的銷售額。但創業成功后,新的煩惱又向他襲來。因為每年的3?9月是蘋果的生長期,而這大半年的時間對康維起來說就意味著無事可做。“這樣閑著也不是辦法啊!”康維起焦急地想。
當他發現他的果農朋友也面臨著同樣的困境時,康維起靈機一動,打起了外地農產品的主意。他通過網絡聯系不同地區的果農,并親自去各地考察,甄選出優質的農產品。康維起將他們的產品掛在自己網店上賣,顧客向他下單后,貨品直接由原產地發出。這就解決了康維起擴大事業“版圖”時無貨可賣的“囧狀”。
“這不僅填補了我的‘空窗期’,也幫很多外地果農解決了困難,是一舉兩得的好事。”康維起說。
康維起還排出了一張銷售月歷表:過年是休整期,從3月開始直到5月,四川的丑橘是他網店里的“香餑餑”。5?8月,是天水櫻桃的收獲季,康維起的網店首頁又出現了這種水果的身影。8月之后就是禮縣本地特產蘋果的豐收時節了,這時康維起又專心賣起了蘋果。現在,康維起的網店一年四季都有充足的貨源。
和禮縣一樣,西部地區越來越多的電商企業都發展了代賣業務,“賣客”群體正在逐漸擴大。禮縣電商中心主任石健英說:“‘賣客’的出現不僅是本地電商升級的標志,也說明咱們西部電商走向全國了。”
(劉能靜 屠國璽)
來源: 新華社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