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宜興市有個很有名氣的“籬笆園”,100多個農戶抱團,利用自家的住房入股,聯合打造農家樂連鎖品牌,不僅為當地的農民解決了農產品銷售難問題,而且還促進了農民增收、帶動了當地旅游資源的開發。在成長與發展過程中,籬笆園“三步走”的品牌打造過程,頗有借鑒和啟示意義。
第一步是建起單個農家樂。依托宜興丘陵山區豐富的特色農產品與優美的生態環境,建設以品農家菜、住農家屋、干農家活為“賣點”的農家樂。因園以籬笆圍之,菜以山貨主之,融山區之特色,匯農家之習俗,洋溢著原始農家氣息,故謂“籬笆園”。
第二步是開發農產品。抓住顧客對山區優質特色農產品興趣濃、信心足的消費心理,籬笆園成立了宜興市大地春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把當地農戶組織起來,按照統一技術標準、統一質量要求、統一注冊商標、統一商品包裝、統一組織銷售等“五統一”要求,開發旅游商品,豐富營銷內容,拓寬收入路徑。
第三步是連鎖拓展度假游。他們采取“裸租、合伙、代管”等多種形式,使存量資產得到有效開發利用,促進了村民資產性收入的增長。 “裸租”,即引進人才租用農戶的“空關房”,由經營者投資裝修裝飾與經營管理,向房屋產權所有人支付租金,產權所有人不干涉、不參與經營管理,籬笆園農莊提供客源信息及幫助提供管理指導與服務,不收取任何費用;“合伙”,即由房屋產權所有人提供房源,由籬笆園農莊負責經營管理,所得收入按7∶3比例分成,其中“7”歸產權所有人,并采取保底分紅的方式,以保護農戶利益,保底收益為3萬元/年,使農戶更有激情、更加支持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代管”,即由農戶產權所有人自主經營,籬笆園農莊提供信息服務,經營者向農家樂協會定期支付會費用于環境衛生建設與管理。
類似的籬笆園驛站已建成了30多座,每到周末或節假日,往往一房難求。笆園驛站管理公司老總黃亞云算了一筆賬,以一個10間房間的驛站為例,即使按5成入住率計算,一年的收入也在20萬元左右。黃亞云說,在這種模式的帶動下,村鎮里至少有三分之一原本在外打工的年輕人都回來加入農家樂的發展隊伍。
摘自《安徽日報農村版》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