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醫眼里,蔥是一味重要的中藥,稱為菜伯,按“伯仲叔季”的次序,伯為老大,可見,中醫認為蔥是菜里的“大哥”。
◎發汗解表,治風寒感冒。如果癥狀較輕,只需要用蔥白和生姜煮水喝。
◎醒腦開竅。成年人如果總感覺糊里糊涂,頭暈、頭疼,甚至昏昏沉沉,可以吃點蔥進行緩解。
◎外用消毒。古代沒有消毒水,有外傷時,就用蔥。唐朝有個骨傷科的名醫藺道人,他每欠在做手術或上藥包扎前,都用蔥煮水沖洗一下皮肉破損的地方,用來清潔消毒。
◎止血止痛。過去,蔥還被當作金創藥。
帶著蔥須 藥效更好
蔥作藥用時常常連須食用。
“連須蔥白”指的是要帶著蔥白底下白白細細的蔥根一起用,蔥根也是一味很好的藥材,可以祛風散寒、解毒止頭痛。
蔥雖好,食用時還是有些注意事項。
古人說“蜜反生蔥”,蜂蜜與蔥同食容易導致腹瀉、胃腸不適。
蔥性溫,和狗肉等性溫的食物一起吃,很容易上火,如鼻炎患者吃蔥燉狗肉很可能會加重病情。
蔥不適合體內熱重者,比如患有肺熱燥咳、胃熱嘔吐、痔瘡出血、痛瘡潰爛等疾病的人;也不適合表虛者食用,其最大特點就是汗多,若再吃能打開毛孔發汗的蔥,情況會加重。
蔥豉粥 餐桌上的感冒止痛藥
取蔥白3根,豆豉10克,大米100克。把豆豉、大米洗凈后一起放入鍋中,加清水煮粥,粥熟時,再加入洗凈并切成細段的蔥白,接著煮一二沸,就好了。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稱這道粥能發汗解肌,可用來治療外感風寒造成的感冒、頭身疼痛等。
豆豉也是一味中藥,有解表除煩、和胃解毒的作用,和蔥搭配在一起,又煮成粥,增強了發汗的功能,還可以補充人體汗出時丟失的水分,同時兼顧到了胃氣,在汗出熱退的同時讓人的正氣不受損傷。
服食這道粥后,如果能蓋上被子睡一覺出點汗,效果會更好。
(王鳳岐)
摘自《中國家庭醫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