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眾多銷售重慶臘肉的淘寶店鋪中,“山里二娃子農產品店”的臘肉銷售額排名第一,成為從2016年10月到2017年4月的網售冠軍。而這時,吳超賓自己辦廠加工臘肉還不到兩年。
捕捉商機
從“賣黃豆給老板”開始
“雙11訂單多,今天跑了兩趟,運了2000多斤臘肉。”重慶市奉節縣城某農貿市場里的一臘肉庫房門前,一輛滿載臘肉的面包車正在卸貨,公司兩名工作人員推著推車將臘肉運到庫房,點貨、碼貨、做記錄,忙得不可開交。
“再過一陣子,比現在還要忙。”公司董事長吳超賓說,每年11月到次年4月,臘肉進入銷售旺季,現在一天網售臘肉的訂單就有上百單,公司打算再招10多名工人,連夜生產。
吳超賓著裝干凈利落,這樣一個不到30歲的年輕人,竟能將臘肉生意做得風生水起。“其實做臘肉并不是我的初衷。”吳超賓說,“以前我的老板喜歡喝豆漿,但市面上的黃豆打出來的豆漿不理想,我讓住在奉節的岳父寄來50斤大豆,賣給老板,賺了400元。”
這次“賣豆”,撬開了吳超賓的商業思維,更讓他捕捉到了商機——返鄉網售農家土黃豆。
“賣黃豆確實賺錢,同時我還發現了更多可以賺錢的‘土貨’。”接著,吳超賓開始擴大網售品種,銷售土雞蛋、老臘肉等“土貨”,并在淘寶網注冊了“山里二娃子農產品店”。其中,臘肉迅速“崛起”,成了網店的“爆款”,銷售額從2010年的二三十萬,到2015年的500多萬,再到2016年的800多萬。
嚴格標準
從“流失忠實客戶”轉變
臘肉賣得風生水起時,一場誤會卻引來了不小的風波。
家住深圳的廖婆婆是吳超賓的老顧客,每個月都要訂購幾十斤。一次,因為土豬肉偏肥,廖婆婆誤認為受騙,不再相信吳超賓,他因此流失了一位老客戶。“客戶流失看似一件普通的事兒,但背后暴露出許多短板。”吳超賓坦言,臘肉網售規模起來了,但土豬肉的品質卻沒有統一的收購標準。
痛定思痛,2016年4月,他在招峰村辦起了2000平方米的加工廠,嚴把產品質量關。為了覓得優質的土豬肉,吳超賓建立了嚴苛的土豬肉收購標準——必須采取傳統的喂養模式,只收購10個月大的生豬。他還以高于市場價5元/斤的標準補助,激勵農戶養殖高品質的土豬。同時,在臘肉生產環節把工夫做足:一般的臘肉7天就能做好,他的臘肉經過抹鹽、雜木煙熏、晾曬?自然發酵等10多道工序,20多天后才進入市場。
塑造形象
從“牛皮紙外包裝”做起
在臘肉倉庫里,筆者看到,剛出廠的臘肉正等著裝箱發貨,包裝采用牛皮紙裝袋,紙袋看起來很有特色。“雖然一個紙袋包裝要比塑料包裝貴0.5元,但物有所值。”吳超賓解釋道,紙包裝符合環保理念,同時還可以顯得“高大上。”“平時我們每天的成交額在幾萬元,雙11當天超過了15萬元。”吳超賓坦言,辦廠不到兩年就能奪得網售冠軍,網名作用也不小。他給網店取了“山里二娃子農產品店”的名字,“不僅能拉近與顧客之間的距離,還具有農家鄉土氣息。”
做大做強
以“為消費者考慮”為本
“如果只考慮賺錢,是走不遠的,站在消費者角度思考,才能做大做強。”吳超賓說。
前不久,一位上海老顧客在帖子上留言:最近的臘肉比較咸,味道重。接到消費者的反饋后,吳超賓立即組織一線工人做出改進,并將改進后的臘肉無償寄給該客戶品嘗,得到了客戶的認可。
有一回,主城的一位顧客收到臘肉后,發現有股怪味。接反饋后,吳超賓當即重新郵寄。顧客收到包裹,高興不已。
還有一次,成都的一位顧客網購了5袋臘肉,因為快遞的原因寄到了北京,遲遲收不到貨。經了解后,吳超賓又重新給這個客戶發貨,并附上了道歉信,得到顧客的稱贊。
“顧客的反饋是一筆財富。”為此,吳超賓成立了顧客信息反饋部,安排兩名工作人員隨時收集客戶信息。“接下來,我們還會統一提供仔豬,提供技術,采用統一收購的模式,生產更好的臘肉,帶動更多的農戶增收。”吳超賓心中的舞臺還在變大。
(佚 名)
摘自《山西農民報》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