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一“卡”在手 異地就醫結算不再愁
時間: 來源:農民文摘-中國農村網 作者: 字號:【

  “在外地工作生活,看病需要自費。”“即便能報銷,也需要個人先墊付,然后回參保地,過很長一段時間才能拿到錢。”相信不少在異地看病就醫的人都有過諸如此類的經歷。

  這一現狀近幾年發生了根本性轉變。記者最近從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獲悉,全國聯網和跨省異地就醫結算工作進展順利,全國超八成的三級定點醫療機構已連接入網。參保人員在備案登記后只需手持社保卡,便可輕松實現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跑腿、墊資”的問題有望全面解決。

  方便在哪里

  張文海,河北省石家莊市一名退休干部,退休后在天津定居。2017年8月份,張文海因冠心病伴有高血壓、糖尿病,被緊急送到天津胸科醫院做了手術,后病情穩定。

  “特別感謝異地結算政策,讓我們不用擔心醫療費用問題,心里踏實多了。”張文海的妻子說。

  天津胸科醫院醫保科工作人員說:“我們給天津市人社局社保中心異地住院聯網結算組打電話匯報了病人情況,結算組當即與人社部平臺聯系,病人家屬同時聯系石家莊醫保經辦機構,在雙方完善病人信息并確認身份真人實卡后刷卡結算。從辦理、上傳到刷卡結算完成只用了半小時。”

  聽起來簡潔方便的工作流程,背后卻是整個國家醫療結算系統的變革。

  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社會保險事業管理中心主任唐霽松介紹,近年來,人社部以參保人員為中心,以異地長期居住老年人和轉診轉院患者住院費用為重點,建成了國家異地就醫結算系統,并制定了全國統一的跨省異地就醫聯網技術標準和業務規范。

  通過國家平臺“一根針”,穿起了全國所有省份眾多醫療機構的“線”;通過金保工程業務專網這“一張網”,參保人員手中這“一張卡”(社保卡),建成了聯通參保、就醫兩地,縱貫部、省、市三級的全國實時聯網結算系統,實現了以登記備案為入口,出院結算為出口的“信息流、業務流、資金流”全程線上流轉,確保次均費用結算時間基本控制在10秒內完成。截至2017年9月25日,全國已有7226家跨省異地就醫住院醫療費用直接結算定點醫療機構,全國88%的三級定點醫院連接入網。

  惠及哪些人群

  今年77歲的王路山老人是海南的一名退休職工,退休后,王路山和老伴就來到湖南冷水灘女兒家居住。十幾年里,跨省異地就醫結算一直是二老的心病。

  實際上,王路山老人屬于眾多“異地長期居住人員”中的一位。目前,已經覆蓋各項基本醫療保險的參保人員包括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城鄉居民醫保、新農合參合人員。“盡管現在還不是百分之百的人員都可以異地結算,但是隨著政策的逐步到位,不久的將來,無論是在異地長期居住、生活還是工作,或是客觀原因需要轉診到異地住院,都可以享受異地醫保直接結算。”唐霽松說。

  具體怎么操作

  人社部社會保險事業管理中心副主任黃華波用6個字概括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的特點:點多、線長、面廣。

  “點多”是指這項工程涉及的主體多,有定點醫療機構,有就醫地和參保地的經辦機構,有就醫省和參保省的經辦機構,還有國家的經辦機構。“線長”是指國家結算系統需要把所有相關點通過網絡有效地連接起來,實現實時結算。“面廣”是指這一系統涉及包括31個省份(自治區、直轄市)、160多萬的備案人員,還包括7000多家醫療機構,范圍非常廣。

  屆時,老百姓只需做三件事情:備案、選定點、持卡就醫。黃華波解釋說,參保人員首先需要在參保地的經辦機構備案,經辦機構采集兩項信息:一是備案原因,是常駐還是異地安置,或是在外面工作,或是轉診轉院;二是要說明去哪里。這些信息收集后便傳送到國家結算系統內。

  接下來就是選定跨省的入網醫療機構,在前兩項工作都做完之后,參保人只需手持社保卡,即可就醫并實時結算。

  顏清輝表示,現階段,由于我國不同地區的醫療衛生資源配置不均衡,好的醫療資源往往集中在大城市、中心城市,所以我國異地就醫現象相對會比較多一點,群眾對異地就醫直接結算的需求也會大一點。要從根本上解決異地就醫的問題,還是要加快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改革,促進衛生資源的合理配置,建立健全分級診療制度,使大多數老百姓能夠就近享受到方便、快捷、高效的醫療服務。

  (常  理)

  摘自《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程明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