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肉要吃新鮮的,但因為各種原因,尋常百姓家總會在冰箱里存儲些凍肉。可很多人不知道,其實肉類的冷凍和解凍過程也有講究和竅門。
凍肉有學問
在冷凍過程中,肉先降溫到-1℃?-5℃,這個溫度區間叫“冰晶生成帶”,大多數水分會在這個溫度結成冰。但如果長時間停留在此溫度下,冰晶會不斷生長。由于冰的體積比水大,冰晶會膨脹擠壓周圍的肌肉細胞及肌纖維結構,造成機械性損傷。
因此推薦家庭存儲肉類時采用速凍的方式,這樣對肉質的影響相對較小,遠洋捕撈的金槍魚就是用這樣的方式運回來的。
解凍要講究
解凍就是冰晶逐步融化,肉質成分吸收這些水分并恢復原有結構的過程。但有些汁液“覆水難收”,它們會帶走水溶性蛋白質、維生素及氨基酸,造成營養價值下降,口感變差。此外,解凍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微生物繁殖、外表變色等問題。
在家庭條件下,常用的解凍方式包括室溫解凍、冷藏解凍、浸泡解凍、流水解凍、熱水解凍、微波解凍等。
具體哪種解凍方式最適合家庭呢?其實每種方式各有利弊——
從最少汁液流失角度
冷藏解凍和微波解凍的汁液流失都很少,其中微波解凍的肉在后期烹飪時水分流失最少;冷藏解凍的肉口感最嫩,甚至可以和新鮮肉媲美。
注意 浸泡解凍、流水解凍或熱水解凍是汁液流失最厲害的,而且由于水的沖刷,肉色變得灰白,感觀較差。室溫解凍的汁液流失也比較明顯,而且由于解凍過程中表層存在“再結晶”現象,導致肉的口感變差。
從保持新鮮度角度
通常解凍時間越長、解凍溫度越高,越容易出現微生物繁殖的問題。微波解凍僅需數分鐘,冷藏解凍因為在低溫環境下,因此這兩個方式解凍肉的新鮮度非常高。流水解凍和熱水解凍的新鮮度也還不錯。
注意 室溫解凍的新鮮度較差。尤其是體積較大的肉塊在室溫解凍,當內部解凍的時候,表層的溫度已經處于室溫下很久了。除了微生物繁殖,在生物酶和空氣的共同作用下,肉的表面顏色會變得灰暗甚至出現異味。
(鐘 凱)
摘自《大眾健康》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