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云作舞衣,剪下出風采。鏤月為歌扇,紙上奏華章。
這副對聯說的是中國古老的民間藝術——剪紙。它以紙為載體,以鏤空為方式,運以匠心,裁剪出生動形象的圖案,并托物寄語,借用約定成俗的觀念化形象,寄托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剪紙在中國農村是歷史悠久、流傳很廣的一種民間藝術形式,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漢妃抱娃窗前耍,巧剪桐葉照窗紗。”早在漢唐時代,民間婦女就有使用金銀箔和彩帛,剪成方勝、花鳥貼上鬢角為飾的風尚。
每年時近春節,各種各樣的剪紙作品便開始充盈中華大地上的大街小巷、城市鄉村,無一不傳達著老百姓祈求萬事如意、吉祥和美的生活愿望。這些鮮艷燦爛的剪紙綻放在千家萬戶的屋宇門楣、廳堂居室、窗欞箱篋,辭舊迎新、喜氣盈門的節日氛圍被渲染得濃郁豐厚。
追求幸福和美的生活是人們永恒的理想,剪紙因形象生動活潑,表現手法簡潔,構圖單純明快,風格淳樸豪放,內容健康向上,深深植根于人民大眾這塊沃土之中。祈事禳災、祈福增壽、慶祝節日、祝福婚嫁、緬懷先人,都可以借助剪紙來表達,其豐富多彩的內涵與應用伴隨著各種民俗展開,滲透到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各個領域。因為剪紙是婦女們創造的文化,有些地方還通過剪紙藝術來考查一個女子是否心靈手巧,以此找到稱心如意的媳婦。因此,閑時相聚一起剪花樣、賽手巧也是很多姑娘有趣的生活內容。
現在有一批“90后”乃至“95后”的青年們,也加入了剪紙藝術的傳承中來,甚至建起了剪紙聯盟或者協會,讓這項古老的藝術文化煥發出了新的生機,以這種傳統的方式,傳播出時代的正能量。
“欲剪宜春字,春寒入剪刀。”給自己剪一幅宜春帖子,祝福自己一年春風得意吧。
綜合新浪網、《孔子學院》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