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國倫敦有一個名叫安本克門特的地鐵站,至今仍然在使用一句錄制于20世紀五十年代的廣播警示語:“Mind the Gap!”(當心縫隙!)從音效來聽,這句老式錄音棚的產品絕對比不上現代科技條件下的電子音頻文件,那么,安本克門特地鐵站為什么不與時俱進替換上音效更棒的警示語呢?
其實,安本克門特站曾經一度做過更換,只是因為一個老太太的動人故事打動了倫敦交通局負責人,最終使得這句年代久遠的警示語成了“永不消逝”的播報,并且還成為倫敦人津津樂道的一段佳話。
這句警示語的原聲錄音來自于20世紀50年代英國著名電影演員奧斯瓦爾德。青年時代的奧斯瓦爾德長相英俊,性格開朗,多才多藝,嗓音富有磁性,擁有大批粉絲,在那個年代的英國可謂家喻戶曉。當時,倫敦地鐵站都使用由他錄制的廣播警示語“Mind the Gap!”以提醒站臺上的乘客們注意腳下的縫隙。每一趟地鐵停靠時,奧斯瓦爾德那磁性的聲音就會回蕩在地鐵站里,幾十年里天天如此。
后來,隨著時代的發展,倫敦地鐵的各個站點陸續進行升級改造,奧斯瓦爾德版的警示語被逐漸淘汰,最后僅僅只剩下位于北倫敦的安本克門特站在使用,其他的站點都替換上了現代電子語音警示。到了2012年11月,安本克門特站也進行了升級改造,將奧斯瓦爾德版警示語撤換下來。
可是,撤換后不久,倫敦交通局局長戴維斯先生接到一封言辭懇切的來信,表示希望得到奧斯瓦爾德的錄音。寫信者是一位老太太,名叫瑪格麗特的退休老醫生。她在信中講述了一個動人故事。
原來,瑪格麗特是奧斯瓦爾德的遺孀。2007年,年事已高的奧斯瓦爾德因心臟病離世,留下瑪格麗特獨自一人在養老院生活。孤獨的瑪格麗特無比思念丈夫,常常手捧丈夫的照片,獨自發呆,總感覺房子里少了什么,心里空空蕩蕩的。后來,她每天都去倫敦地鐵站,在站臺上一坐就是大半天。地鐵到站,她并不上車,只是靜靜地坐在長椅上,等待那句熟悉的男聲警示語響起:“Mind the Gap!”那是她丈夫的聲音,是她心中最甜美的聲音,只有聽到那聲音,她才感覺到安寧、幸福和滿足。一天,兩天,三天……一年,兩年,三年……風雨無阻。瑪格麗特以為丈夫的聲音可以如此伴她終老,可是沒有想到,隨著安本克門特地鐵站的升級改造,最后一個能夠聽到丈夫聲音的地方也消失了,她感到無比失落和痛苦。
瑪格麗特在信的最后寫道:“尊敬的局長先生,現在我沒有別的奢求,只有一個心愿:希望能夠得到我丈夫的錄音,讓他在家里能夠時刻陪伴我。”
讀罷來信,戴維斯局長心情久久不能平復,決定滿足老太太的心愿。他不僅讓工作人員給瑪格麗特老人寄去了奧斯瓦爾德的錄音,還通知安本克門特地鐵站恢復使用奧斯瓦爾德版警示語,并且“永遠保留這個歷史的經典”。當丈夫的聲音重新在地鐵站響起時,年邁的瑪格麗特感到無比欣慰。
后來,瑪格麗特老人和倫敦地鐵站的故事被拍成影片,感動了無數人。如今,來自世界各地的很多游客會專程去位于北倫敦的安本克門特地鐵站,聆聽奧斯瓦爾德的聲音,緬懷一段動人的愛情往事。
倫敦交通局的做法無疑值得點贊。傾聽個體的情感訴求,體現出了真正的人性之美。
(孫建勇)
摘自《生命時報》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