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萬物復蘇,在這樣的季節,“踏青”無疑是個讓人心動的詞語。對于現代人來說,踏青就是春游的代名詞,找一個悠閑的周末,呼朋喚友,陶醉于洋溢著花香、草香的春風中。但是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其實踏青最開始并不叫踏青,而是叫踩青,踩青也不是春天出游的意思,而是和勞動人民的辛苦勞動有關。
在北方,冬天播種的小麥,在開春之前要用腳踩壓一番,開春的時候才會長得更好,以后才會有個好收成,這就是“踩青”。慢慢地,人們開始把在春天外出游玩,欣賞春光春色,也叫成踩青。盡管一個是勞動,一個是游玩,但兩者的相似之處,都是把綠色踩于腳下。
后來,人們更是用踏青代替了踩青,踏青也不再有踩壓冬小麥的意思,而是成了春游的另一種表達說法。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清明節,又被稱為“踏青節”,據說從唐代開始,百姓就有在清明節郊游的習俗了,只不過當時不叫踏青,也不叫春游,而是叫“游春”。
在古代的清明節,民間還進行蕩秋千、放風箏、踢球、射柳等娛樂活動?,F代人過清明假期,這些活動已經難得一見,人們更喜歡帶著一些美食、飲料,找個綠色的草地,席地而坐,邊品嘗美食小吃,邊欣賞無邊春色。
說完了踏青或者是踩青,還不得不說說采青。踩青和采青,音同字不同,含義也不同。踩青要用腳,而采青自然得用手了。即使是現在,在一些地處偏遠,民風民俗保存得好的地方,還有采青的傳統。踏青和清明節有關,而采青則和元宵節有關,元宵之夜,年輕人一邊唱著“采青”歌,一邊結伴來到菜園,摘取蔥、芹菜等物,送給身邊的人,表示祝福和祈禱。
不管是踩青、踏青還是采青,對現代人來說,都是充滿誘惑力的,因為它們都和春天有關,而春天,正是給我們無限希望、無限生機和活力的季節。(東 碩)
摘自《華西都市報》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