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一位在北京頗有名氣的女詩人曹臻一,回到貴州省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羊街鎮棒木村老家創立品牌“太給”,立志做出代表制肉工藝中最高段位的生吃火腿。
12年來,曹臻一經歷了不少不守規則的事,吸引又送走了不少追隨者,也見證了農村創業的環境越來越好。
基礎設施逐漸完善
曹臻一回到棒木村的時候,村里連一條像樣的公路都沒有,坐在車上經常被顛簸得跳起來。整個縣城只有兩家快遞,快遞發車到貴陽差不多要走8個小時,一到冬天就會封路,什么東西都運不出去。
2012年8月6日,她注冊了淘寶網店,是當地第一家運營電子商務的公司,但網絡是當地的“奢侈品”。當時,公司的運營中心建在距離縣城不遠的工業園區中,賣出東西發貨時,都要去縣城找網吧,才能在店鋪管理頁面輸入快遞單號。
好在,互聯網創業的基礎設施三大件“網絡、快遞、交通”正在逐步完善。如今,從當地到貴陽全程高速只需3個半小時就可以抵達,以前一單省外的貨最終抵達顧客的手里差不多要7天,現在基本上縮短為2~4天。
但建立規則意識還需時日。“一些人只要可以拿捏到你,他們就以整得到你為榮。”曹臻一創業最大的感受是這里很多人不遵守規則,談“人情”談“方便”,怕“較真”。
員工培訓任重道遠
在“太給”公司里,有一半員工是不怎么認字的女性。這些本地婦女有很好的體力和耐力,又常做家務,招聘到公司,承擔了搬肉、腌肉、碼堆等體力活和不少需要細心的工作。
曹臻一發現,一方面這些員工知識儲備較差,自尊心又特別強,不但經受不起批評,連說一句重話都不行。有時候,家里沒有人帶孩子,員工帶孩子來上班,曹臻一隨手給了小孩子一個零食,另外一個員工下次帶孩子來,她忙忘了沒有給,那個員工就會鬧別扭。另一方面,員工們又非常真誠和善良,只要察覺你是真心待人,她們會對你更好。
老板常常需要像幼兒園老師一樣“哄著”她們,耐心地把工作流程分解成一個個容易掌握的動作,隨時隨地教授,花了好多年才補齊員工們的工作常識、規則觀念和職業精神。
除去這些本地人,曹臻一感嘆招管理人才難:“在本地,幾乎招不到任何經過真正職業訓練的人才。”
做好深耕10年的準備
“在農村創業,你會發現這也缺、那也不足,你要接受現實并且保持一腔熱血。不僅要選擇好品類,還要做好在這個品類中深耕10年的準備。”曹臻一說。
慢慢地,曹臻一成了帶領當地農民致富的人。最初選擇來這里,是因為威寧地處高寒地區,豬肉蛋白質含量高,非常適合做生吃火腿。和她常打交道的有養豬的農民、殺豬匠、趕鄉場做生意的小販。她做火腿堅持足斤足兩、不割取邊角料,買東西也不賒賬,大家看在眼里,感覺和她做生意很有“安全感”,他們在處理材料時,也自覺遵守起了她的規則。
曹臻一感覺,自己已經和當地人成了“命運共同體”,“太給”每年僅做火腿這一項便需要1萬條豬腿,香腸和臘肉等其他品類需要40萬斤左右的肉,這些都是當地農民致富的契機。今年年初,“太給”的產業已經聯動了5000戶農民,其中不少都是貧困戶。這些年來,返鄉創業的人越來越多,縣城里也建起了電商協會,政府正在積極引導和幫助當地創業者,能存活下來的就成了火種。
在曹臻一看來,農村創業和城市創業在表面上看是兩種截然不同的選擇。實際上,創業都是一樣的,都會遇到艱難的事情。農村還有大量的市場和機會等待開發。曹臻一始終相信,世界上八分之一的人口在農村,這里蘊含著巨大的發展潛力。
(陳 璐)
摘自《中國青年報》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