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別讓孩子患上 屏幕依賴癥
時間: 來源:農民文摘-中國農村網 作者: 字號:【

  如今,電子產品使用人群幼齡化,已經成為一種通病。較早使用電子產品固然可以開闊孩子的眼界,但對孩子的視力、心理等方面也會造成不良影響。專家認為,年齡過小的孩子,頻繁使用電子產品,也有可能沉迷其間。規劃孩子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頻率,多加約束,才能更好地發揮電子產品的用處。

  現象

  連吃飯也盯著屏幕看不停

  今年過春節,王小姐參加了家庭聚餐。令她驚訝的是,不只是大人們拿著手機玩個不停,就連年僅2歲的小侄女雅雅也抱著一部手機玩得津津有味。

  飯桌上,雅雅一會兒玩手機,一會兒看iPad,就連媽媽給她喂飯時,雅雅也盯著屏幕,就像上癮了一樣。而這種現象在生活中并不少見。

  筆者詢問了多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家長,發現學齡前孩子的家長大多持放縱的態度,有的家長還把手機當成哄孩子的工具,他們不認為孩子會對電子屏幕上癮:“孩子小,還不能理解電子屏幕中的文字內容,只會胡亂操作,不會上癮的。”而學齡孩子的家長大多認為,孩子也會患上屏幕依賴癥,因為長期依賴電子產品,影響學業。

  張先生是一位8歲孩子的爸爸,近來他發現兒子很喜歡玩他的手機,一玩就是好幾個小時。“一開始我看到兒子玩手機都會說他,有時還會責罵。兒子為了避開我,晚上上床后偷偷躲在被子里玩,這樣更傷眼睛。”

  據媒體報道,目前我國有超六成不足10歲的兒童接觸網絡,約1億未成年人使用手機上網,患上屏幕依賴癥的群體呈現低齡化趨勢。

  說法

  傷眼睛還導致注意力缺失

  醫學專家表示,年齡小的孩子自制力不夠,對新鮮事物感興趣。家長不給孩子玩電子產品,孩子就會哭鬧、發脾氣,很可能就是上癮了。屏幕依賴癥會導致孩子注意力缺失、好動,意志力薄弱,易情緒不穩,在學習中對需要集中精力的功課失去興致等。

  此外,電子產品中的不少游戲還可能包含暴力因素。一直玩這樣的游戲,很可能會讓孩子認為揮拳頭、動手是解決問題的方法,對孩子發展正當人際關系不利。

  小兒眼科主任醫師表示,近年來,幼齡兒童使用電子產品的情況越來越普遍,年紀太小的孩子過度使用電子產品,容易造成視疲勞、眼睛干澀,或誘發近視。年紀小的孩子可以適當看電視,但最好不要玩手機,因為手機屏幕小,對眼睛傷害比較大。不過,中高度遠視的孩子可以適當玩手機和電腦。

  建議

  合理控制孩子接觸

  專家指出,手機、電腦的普及和流行,至少說明其在共享資源、擴大知識面上有獨到的優勢,且將孩子完全隔離在所有電子產品之外,也不太現實。因此,父母最重要的是懂得怎樣讓孩子合理地接觸手機、電腦。

  ◆0至2歲,不接觸

  許多兒童在2歲前就經常在電腦、電視、甚至是手機上看各種所謂的智力開發節目。但專家表示,孩子的大腦需要在真實的環境下,才能健康發育。比如學爬行、走障礙等活動不僅能鍛煉寶寶的身體,更多的是讓他在立體環境中感知真實的三維空間。孩子需要觸碰、感覺、觀察和移動真實事物,用對真實世界的基本了解,訓練他們的神經和認知系統。因而,在這個階段,給孩子觀看開發智力的視頻,不如多和他交流、多做游戲來得實際。

  ◆2歲至學齡前,少接觸

  在孩子能力迅速增長的時期,如果想讓他更多地學習知識,購買專業出版社出版的認知讀本是最好的選擇。不過此時,孩子已經可以開始接觸電子產品了,比如家人自己攝錄的各種照片、短片,大人孩子一起欣賞,會覺得其樂融融,但是上網沖浪、游戲等內容,還是應該杜絕。

  ◆上學后,控制使用時間

  隨著現代教學課程的多媒體化,孩子接觸電腦的機會越來越多,此時,父母可以允許孩子用電腦完成作業,游戲則要先經過父母的篩選,提早幫孩子樹立是非觀念,提高對不良事物的“免疫能力”。此外,要對孩子的游戲時間進行強制性限定,以保證他們的休息和戶外活動時間。不妨每天限定幾個可以玩的時間段,每次不超過半小時,同時讓孩子養成用電腦10分鐘至20分鐘就休息一會兒、望望遠處的習慣。

  為了“戒除”孩子對電腦的依賴,很多國家都在探索有效的方法。在日本,很多父母會利用暑假帶孩子離開喧囂的城市,體驗一段沒有電腦、電視的生活,讓他們體會到“原來沒有電視和游戲,也可以過得很愉快。”(譚   云)

  摘自《京郊日報》

  ?

責任編輯:程明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