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北斗導航離我們還遠嗎
時間: 來源:農民文摘-中國農村網 作者: 字號:【

  最近有報道稱,北斗地圖APP 導航功能可精確到1米以內,能夠清晰定位到具體車道,還有報道輔以“5月起,導航就用中國北斗”等標題。之后有專業人士指出,“北斗地圖”的說法純屬忽悠,官方也及時辟謠以正視聽。那么,北斗導航離我們究竟還有多遠呢?

  不能生活在GPS可能關閉的危險之下

  衛星導航系統簡稱為GNSS系統,在全球GNSS俱樂部中一共有4位“VIP會員”:美國的GPS系統、俄羅斯的GLONASS系統、歐盟的“伽利略”系統以及我國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GPS系統是最早建成并投入使用的。當GPS在歐洲開始推廣應用時,歐洲空間局敏銳地意識到:“我們不能生活在某一天因為某種理由GPS可能關閉的危險之下。”由此,歐洲開始了“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建設。

  中國對衛星導航系統探索的起步其實并不晚。20世紀60年代,與美國設計GPS系統前身同一時段,中國開始了自己的衛星導航系統設計,取名為“燈塔”;1983年“兩彈一星”元勛陳芳允又提出了雙星定位設計方案,但都因種種原因擱置下來。

  1991年海灣戰爭爆發,美軍的GPS在作戰中應用讓人驚嘆。1994年,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作出獨立自主研制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重大戰略決策。

  基于我國國情,北斗建設者提出“先區域、后全球,先有源、后無源”的建設思路,按照“三步走”發展戰略推進。2007年4月,中國正式啟用了北斗申報的頻率資源,2017年下半年北斗全球組網拉開大幕,計劃2018年前后完成約18顆衛星發射,率先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供服務;2020年前后形成全球服務能力,建成世界一流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

  北斗與GPS的較量

  中國的老百姓真正開始認識北斗系統,應該是從2008年的汶川地震開始的。在常規通信手段失靈的情況下,中國衛星導航應用管理中心為救援部隊緊急配備了一千多臺北斗衛星導航試驗系統終端機。救援隊利用北斗終端機的短報文功能實現了各點位之間以及點位與指揮部之間的信息聯絡。在后來的玉樹地震和舟曲泥石流等自然災害中,北斗系統也同樣大顯神通,成為廢墟中的生命“守護神”。

  然而,同樣作為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一員,難免有人拿國產的北斗系統與目前導航中應用最廣的GPS系統進行比較。中國科學院官方科普平臺“科學大院”曾發布過一篇名為《北斗PK GPS,誰能贏?》的文章,通過專業標準比較北斗系統和GPS系統的優劣:在目前北斗二代服務區域內,北斗的全天可視星數超過GPS,在星座分布上大部分區域也優于GPS,但考慮到原子鐘精度差異和中高緯度星座分布等問題,說北斗與GPS不相上下還是相對客觀的,也是符合實際測量結果的。但是現在三代組網建設正在進行中,北斗衛星數正穩定增加,而且最關鍵的原子鐘問題在三代上也解決了,到那時,北斗的優勢將會進一步顯現。

  不知不覺間就用上北斗了

  在軍事演習中,武器完成精確制導,多兵種實現聯合作戰模擬;在北京公交站,候車乘客拿出手機查詢下一趟車的到站時間;數千里外的南海上,外出作業的漁船主正在往家里通報情況……這一切,都歸功于北斗衛星導航系統。

  其實,我們早已直接或間接地用上了北斗。就拿最常用的手機為例,你真以為手機上的“打開GPS”就是只用GPS嗎?信號獲取主要取決于手機處理器(SOC)中集成的定位芯片,目前大多SOC都能同時支持GPS、北斗和GLONASS三種信號。

  其實手機還算是北斗進入較晚的領域了。早在7年前,中國的“兩客一危”(從事旅游包車、三類以上班線客車和運輸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的道路專用車輛)就用上了北斗。現任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北斗系統新聞發言人冉承其給出了一組數據:過去5年,我國480萬輛營運車輛上線北斗,建成全球最大的北斗車聯網平臺,全國4萬余艘漁船安裝北斗。以北京為例,已有33500輛出租車、21000輛公交車安裝北斗,實現北斗定位全覆蓋;1500輛物流貨車及19000名配送員,使用北斗終端和手環接入物流云平臺,實現實時調度。

  隨著北斗芯片及終端的小型化、低成本技術的發展,加上車聯網、物聯網等產業快速興起,北斗系統將與大數據、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等信息技術融合發展,全面走向大眾化應用,“高大上”的北斗系統將與普通百姓的生活越來越緊密地聯系起來。

  (雷冊淵)

  摘自《解放日報》

責任編輯:程明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