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爆款需要具備的“基因”
什么樣的產品是爆款?大家可能張口就能說出答案:人氣高、銷量高的產品就是爆款。那么,網絡爆款農產品,需要具備哪些先天性的優質“基因”呢?
北京的紅薯和山東的紅薯表面上看起來,沒啥區別。的確,同一種類的農產品看似都一個樣,因此消費者買誰家的,一般就看誰的更便宜。如果你不想在這樣的價格戰中拼得頭破血流,就需要挖掘具有差異化的產品,或者是給你的紅薯找出與眾不同的優秀“基因”。
【案例】北京市密云區的電商“密農人家”成立于2012年,在天貓、淘寶、京東等平臺擁有10萬余名客戶群體,他家的一個網絡爆款產品就是沙田紅薯。
他們通過對2015?2016年阿里巴巴大數據后臺分析發現,紅薯產品一直位居蔬菜產品銷量前10名,說明人們對特色紅薯是有需求的。為此,他們請紅薯專家幫助分析、引進,最終找到2種適合當地種植的特色紅薯,在河南寨兩河村的2000多畝沙土地種植。這兩個品種的紅薯有著優秀的“基因”,含有高胡蘿卜素,顏色紅、甜度高、口感佳。消費者預訂租賃的紅薯田已超過40畝,帶動周邊村民種植100畝左右,平均每畝增收8000元。
網絡爆款要有一個好“故事”
近年來,農產品滯銷在多地發生,菜賤傷農、果賤傷農的悲劇屢屢上演。不少農民抱怨,明明自己種的農產品很好,收購的人卻很少,還被一再壓價。看著人家的農產品搞線上銷售,但自己的產品放在網上賣卻鮮有人問津,問題到底出在哪?
想要農產品成為爆款,首先要保障產品質量過硬。當然,酒香也怕巷子深,還需要建立自己的品牌。農產品品牌首先是有區域品牌,比如說到大米,我們會想到東北,說到大棗會想到新疆。所以,地方政府也應該重視農產品區域品牌的打造,有了響當當的區域品牌,農民和合作社、園區等就可以在區域品牌的基礎上,來打造個人品牌、合作社品牌、企業品牌,形成一個品牌體系,讓普通的大白菜、葡萄、雞蛋都成為有“故事”的農產品。
【案例】褚橙,也被人們稱為“勵志橙”。它能在眾多橙子中脫穎而出,除了自身品質外,其背后的“勵志故事”也是一大因素。
應該說,褚橙引爆網絡,首先是基于好的產品,通過創意營銷,從單純賣農產品到講述農業背后的故事,實現了“橙”名天下。昔日的煙草大王,在75歲開始種橙子。褚橙就是將褚時健的“勵志故事”融入其中,講述褚橙背后的故事,即褚時健認真做事、一心鉆研的態度,果園的流程管理以及跟果農的共同創富的信念等。通過品牌人格化和注入故事進行營銷,把普通的橙子變得與眾不同,具有更高的辨識度。當然,其“身價”也隨之變得不普通。
網絡爆款也要有個好“代言人”
如今,網絡直播已經成為眾多新農人熱衷的銷售方式。新農人通過網絡直播的形式,加強了與消費者的互動,讓“遠在天邊”的消費者也能清楚明白地了解農產品的特色、品質。
在當下的粉絲時代,通過網紅“代言人”,給自己的農產品培育粉絲,通過培育、留存、激活粉絲,建立粉絲互動交流,從而達到賣貨的目的。
【案例】家住江西省上饒市橫峰縣早田村的農民蔣金春,還有一個特殊身份——擁有180多萬粉絲的網絡主播。
與其他網紅秀才藝曬美貌不同,蔣金春直播中給大家展示的是山林的秀美、農產品的制作、鄉村的變化。從筍干的制作到山茶油籽采摘,蔣金春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在網絡上受到歡迎,直播中出現的各類農產品都被人搶著下單購買。
之前村民們滯銷的深山原生態農產品,通過他的直播,銷量大增。目前,蔣金春幫助當地近50個自然村的200余家農戶賣出了農產品。其中,包括40多戶貧困戶,有的農戶因此一年增收2萬多元。通過網絡直播,蔣金春自己也賣出了五六百公斤茶葉和近400公斤筍干。
(劉菲菲)
摘自《京郊日報》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