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中,小雯一家三口回到東北的父母家,一家人歡聚一堂,格外熱鬧。小雯看看兩旁的父母,早已是白發蒼蒼,頓時心生悲涼。自己平時遠在上海工作,每年只有節假日可以回老家看看。小雯心想:我能為父母做些什么呢?
當時父母正在那間陰暗的小廚房里忙著做飯,小雯突然想到——為父母改造一下居住環境。
小雯先去家具店新選了一款布藝沙發,把父母用了多年的又硌人又笨重的木沙發淘汰掉。柔軟舒適的新沙發,可以讓老爸老媽舒舒服服地靠在上面看電視了。
“如今,很多人選擇遠在異鄉打拼,父母節儉慣了,有時需要我們幫助督促他們改善一下居住環境。通過改變居住環境帶給父母便利,讓他們感到舒適,不僅是對他們的幫助,也讓身為子女的我們感到更放心。”小雯說。
從細節改變父母居住環境
那么,怎么改變父母的居住環境呢?不妨換位思考:當我們老了,會有哪些特別的需求?
要點一:廚房光線無死角,“方便”最關鍵。首先,隨著年齡越來越大,父母眼睛開始老花,所以除了廚房整體保證充足的照明之外,也不能忽視局部。例如操作臺上方,因為背對著主光源,會造成陰影,不利于老人操作,所以打造照明無死角的廚房是很有必要的。其次,根據父母的身高適當調整水槽及臺面的高度,讓老人炒菜不聳肩、洗碗不彎腰。最后,為了避免父母登高爬低,廚房要提前做好儲物設計。
要點二:臥室床稍高一些,更利于老人健康。給父母睡的床高度一般多少才最舒服?對于一般人來說,加床墊后的總高度在50~60cm最佳,但對父母來說略高于膝蓋幾厘米,在落座時盡可能減少膝蓋磨損則更適合他們。而且,床太矮容易受潮,容易在睡眠時吸入地面灰塵。因此,比一般床稍微高一些,更利于老人的健康。
要點三:衛生間防滑,千萬別忽視。老人體內鈣含量流失大,容易骨質疏松,最怕不經意間摔跤引起骨折,所以將家中的浴室做到干濕分離,馬桶邊、淋浴間里、浴缸邊上都應該裝上扶手,其他防滑措施也需細致周到。
給父母裝修房子注意“四原則”
老年人有老年人的生活習慣和生理特點,給父母裝修房子時,子女要細心體察。專家建議,為老人裝修需要優先考慮以下四項原則。
原則一:保證良好的隔音。隨著年紀的增長,老年人神經也更敏感,安靜的環境有利于保障老人的休息。隔音效果較好的門窗和室內隔音墻是重點,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環境噪聲對老人休息的干擾。
原則二:家具選擇一穩二稍高三無棱角。老人行動不便,難免經常有一些滑倒磕碰。首先家具不宜有太多棱角,同時如椅子、凳子這些家具應該既方便提拉推動,又要有穩固性。
另一方面老人往往容易乏力,太軟太矮的家具都不適合,沙發或床應選擇比普通型號略高略硬的類型。即便腿和腰發力不足的老人,也可以通過支撐力輕松起身。此外,儲物的設計也不要過高或過低,以免老人登高或下蹲造成扭傷。
原則三:設計避免“傻瓜化”。很多人盡量把老年人的空間設計得很“傻瓜化”,省去了他們自己勞動的空間,其實這是不對的。老年人大多數喜歡生活自理的感覺,其實只要老人力所能及,可以鼓勵他們多參與家務。
原則四:保證“安全”最關鍵。老年人許多方面和孩子很像,因此家里裝修使用的材料安全非常重要。很多老人腿腳不好,地面最好使用防滑材料,比如廚衛可用防滑瓷磚,起居室的地面可以考慮木地板、橡膠地板或地毯。但是必須注意,局部地毯邊緣翹起會造成對老年人行走和輪椅的干擾,還應避免使用有強烈凹凸花紋的地面材料。
室內避免采用反光性強的材料,以減少炫光對老年人眼睛的刺激。墻面也不要選擇過于粗糙或堅硬的材料,最好處理成圓角或用彈性材料做護角,避免對老年人身體的磕碰。
(木 易)
摘自《中國婦女報》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