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一菌一蟲沉思錄
時間: 來源:農民文摘-中國農村網 作者: 字號:【

  L確診了,聽到這個消息,我憂慮焦急的心情露出了一縷亮光。院長、主任、一線醫生、二線醫生、三線醫生的臉上都綻露出勝利者的微笑和如釋重負的輕松。

  當我看到那張血培養檢出G菌的化驗單時,心頭一緊,怎么是它?

  G菌,一種短小的陰性桿菌,人感染后可發燒、寒戰,還會有反復的波狀熱。就是這么個小細菌,害苦了L。 幾個月來,她時而發燒,出汗,頭痛,乏力,周身疼,多次反復。醫生們撒網式檢查,在做過頭頸部CT、胸CT、腹部CT之后還做派特CT、心電圖、心臟超聲、腹部各臟器超聲,還有血生化36項,及周圍血靜脈血,動脈血氣分析……踏破鐵鞋無覓處,病毒感染,細菌感染,感染性發熱,非感染性發熱,莫衷一是。在大動干戈中,社區醫院送來了血液中檢出G菌的報告。醫生們回頭再問L病史,幾乎不約而同地肯定:就是它!G菌是個古老的細菌 ,為什么這樣難發現呢?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其實,L這樣的診病過程,我也有過一次相似的經歷。那是在二十年前,我調到安慶市任市長。安慶緊靠長江,近江湖泊眾多,水網溝渠縱橫交錯,水多是一大特點。我去安慶的時候,正趕上長江洪水,內澇嚴重,堤內堤外,一片汪洋。難題一個接一個,進廠、下鄉、上堤、開會、調度、接訪、座談。只恨自己沒有孫悟空的分身術,工作節奏安排得連感覺累的時間都沒有。

  我卻發燒了,不規則的熱、乏力。但面對一個環境全新、問題成堆的市長崗位,我只有在晚上去處理我的發燒問題。市立醫院化驗、吊水,一周過去了體溫還是時高時低,乏力卻越來越重。盡管出現在電視新聞中的我依然精神抖擻,但一離開工作環境,就癱軟在地,身邊工作人員都說我病重了,班子的同事說我安排得太累。曾經是醫學生的我卻開始懷疑治療是否對癥。直到一天晚上十點多,一位經常在抗洪一線的軍分區首長來看我,他說,你的情況和我們那些患血吸蟲病的戰士一樣,是不是感染了血吸蟲?院長、主任都搖頭,一個北方人,還是市長,可能嗎?但他們還是把血防所請來了,又是一系列的采血、化驗……最后省醫科大學的實驗室確定:就是它!我確診無誤的是感染了血吸蟲。

  說真的,血吸蟲這東西對我們那一代人來講并不陌生。毛澤東主席的《送瘟神》詩篇曾經家喻戶曉。但直到我到安慶當市長,血吸蟲在沿江及江南的十幾個省都還有傳播,尤以湘贛鄂皖為重。就在我感染的上一年,安慶全市血吸蟲新發病例就達近3萬人。血吸蟲病對沿江人的健康而言仍然是“拿槍的敵人”。長江發洪水,江、湖、河、塘的水道連成了一體,我經常去處理的都是搶險、崩岸、管涌、塌方。宿松縣有個復興鎮,面對鄱陽湖口,是洪水的重點地區,也是血吸蟲的重點疫區。當時的宿復路路況很差,我幾次都是乘車進去,蹚水出來。

  之后,經過規范的抗血吸蟲治療,我基本痊愈了。但是,始終令我放不下的是我為什么沒能及時確診。這次L的G菌確診過程又勾起我對這段往事的回憶,引起我對醫學、生態、社會若干問題的沉思。

  ——關于疾病和人。人是一個生物體,是自然的一部分,又是自然的統一體。疾病作為人的非健康狀態,是病原體在生物或其他非生物作用下對人體生理生化病理產生變化的過程或結果。所以,認識疾病,最不能忘記的是人也是生物體、生命體。

  ——關于高技術下的醫學和人。當今醫學的新高度,多數是新技術應用于醫學的結果。高新技術無孔不入地介入了人們對疾病產生發展過程的辨析和治療,光、電、聲、波、同位素、網絡、數據、人工智能等等都在醫學上大顯身手。但是,人的生物體特性,是有其基本規律的,把握了這些規律,新技術大放異彩。反之,新技術的濫用對作為生物體的人都是一種創傷性危害。

  ——關于醫學模式變化和人。20世紀中葉以來,由于疾病譜的變化,人們對醫學模式的認識概括描述也有了新變化,更多地強調社會生產、社會活動對人類健康疾病的影響。但是,人作為一個生物體,任何病原體在一定條件下都可能對人產生侵害。生物性是新醫學模式中不可或缺的。

  L的G菌感染,我的血吸蟲感染,都屬流行病學范圍,就我們的職業經歷來講,其傳播途徑、易感人群都不典型,我們的發病可能是偶然的。作為自然的、生物的人,和現今社會發展與自然生態之間的關系狀況,卻體現了偶然性中的必然性。

  人是自然的,生病是自然的。愛護我們的生命,請愛護大自然吧,且行且珍惜!

  (青未了)

  摘自《農村工作通訊》

責任編輯:程明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