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農場以家庭成員為主要勞動力,以家庭經營為基本經營單元,從事農業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生產經營,是現代農業的主要經營方式。近幾年,我國家庭農場數量穩步增長,發展質量日益提升。目前全國納入農業農村部門名錄的家庭農場近60萬家,經營土地1.6億畝,家庭農場成了農民收入的增長點、產業興旺的著力點、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試驗田。
最近,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公布了第一批26個全國家庭農場典型案例,分別來自東中西部各個省份,涵蓋了種養加多個產業,既有個性特點,又有共性經驗,具有貼近小農戶的特點,符合規模適度、生產集約、管理先進、效益明顯的要求,值得家庭農場經營者在實踐中參考借鑒。
政策創設
小農場成了農民收入的增長點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強調,支持發展適合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經營的農產品初加工。最近,中央農辦等11個部委《關于實施家庭農場培育計劃的指導意見》出臺,家庭農場發育有了政策新底氣。
《指導意見》要求,到2020年,支持家庭農場發展的政策體系基本建立,管理制度更加健全,指導服務機制逐步完善,家庭農場數量穩步提升。到2022年,支持家庭農場發展的政策體系進一步完善,家庭農場生產經營能力和帶動能力得到鞏固提升。
農業農村部政策與改革司司長趙陽表示,加快培育一大批規模適度、生產集約、管理先進、效益明顯的家庭農場,農民收入將不斷邁上新臺階。
堅持農戶主體。就是堅持家庭經營在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中的基礎地位,鼓勵有長期穩定務農意愿的農戶適度擴大經營規模,發展多種類型的家庭農場,開展多種形式合作與聯合。
堅持適度規模。引導家庭農場根據產業特點和自身經營管理能力,實現最佳規模效益,防止片面追求土地等生產資料過度集中,防止“壘大戶”。
堅持市場導向。遵循家庭農場發展規律。充分發揮市場在推動家庭農場發展中的決定性作用,加強政府對家庭農場的引導和支持。
示范創建
小農場成了產業興旺的著力點
群雁要靠頭雁領,家庭農場也不例外。
稼農家庭農場位于安徽省天長市冶山鎮高巷村,是當地十強家庭農場,這讓負責人陳宏平很開心。作為種田的“老把式”,老陳的家庭農場念好了“三本農經”。
一本經,節本增效。稼農家庭農場345畝的經營規模可以讓全套農機設備撒了歡似地干,既節省成本,還適當對外提供農機服務增加收入。農場引進的稻谷新品種實現了優質優價,每畝增收200多元。
二本經,農業科技。稼農家庭農場堅持綠色理念,采用輪休模式,精選新品種,開展農業防治,實施節水增溫等栽培管理技術,既環保又增收。
三本經,訂單農業。通過多方聯合,稼農家庭農場讓自己和龍頭企業共生共長,基于訂單和合約,家庭農場不僅可以與企業構成緊密利益共同體,還能帶動種田大戶、小農戶等參與產業化經營。
趙陽說,發揮典型示范作用,以點帶面,以示范促發展,總結推廣不同類型家庭農場的示范典型,有利于提升家庭農場發展質量。
機制創新
小農場成了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試驗田
哪里有家庭農場,哪里就有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行動。
浙江引導家庭農場組建合作社,從單打獨斗轉變為抱團發展,注重從產業、市場、產權重組入手,引導主體走向聯合,構建“小農戶—家庭農場—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的寶塔式經營主體體系。河北省從制度供給入手,支持家庭農場做優做強,今年統籌省級財政涉農資金20多億元,同時開發省級信貸專屬產品,為4317家合作社和家庭農場提供擔保21.7億元。
家庭農場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構筑更加完善的保障體系。農業農村部有關負責人表示,要依法保障家庭農場的土地經營權,健全土地經營權流轉服務體系,鼓勵土地經營權有序向家庭農場流轉。依法保護土地流轉雙方權利,引導土地流轉雙方合理確定租金水平,穩定土地流轉關系,有效防范家庭農場租地風險。
家庭農場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趙陽說,鼓勵家庭農場參與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和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支持家庭農場參與高標準農田建設,促進集中連片經營。(高云才)
摘自《人民日報》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