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家門口的蔬果市場買了一串今年風頭正盛的陽光玫瑰葡萄,一斤售價19.9元,回家一嘗卻大失所望,不僅甜味淡,沒香氣,皮兒也厚,只能一聲嘆息:又一個好品種要被“玩”壞了!
陽光玫瑰葡萄據說是從日本引進的品種,曾經被賣到120元一斤,堪為葡萄中的“貴族”。第一次嘗到它是在云南楚雄,翠綠的果粒,帶著玉石那種瑩潤,一口咬下去,醇厚的甜汁在嘴里爆開,散發出濃濃的玫瑰花香,還有一種葡萄少有的脆感,回家之后念念不忘。今年8月終于在北京的超市發現了它,立刻下手,雖然不如楚雄的脆,皮兒也稍厚,但味道還是香甜濃郁。誰料三度品嘗之后,卻有一種一腔深情被辜負的感覺。
當然,相比一般葡萄,我第三次吃到的陽光玫瑰口感還是略勝一籌的,只是一個令人嘆息的事實已經擺在眼前:近幾年從南到北、發展勢頭迅猛的陽光玫瑰,隨著豐產期的到來,不但身價下跌,品質也參差不齊,讓人擔憂它的命運是否會跟我記憶中那些好吃的水果一樣,味道一年不如一年,最后成為人生中的懷念呢?
猶記得我曾經所愛——玫瑰香葡萄,雖然果粒小,卻又香又甜,但近年買過幾次都是酸的;我鐘愛的14號品種桃子,又脆又甜,如今口感也不如從前;以前幾乎個個甜的蟠桃,現在的模樣已經碩大到讓我敬而遠之,因為以經驗論,超常規的又大又漂亮的水果往往不好吃;還有入冬前上市的冬雪桃,味道脆甜,近年也是味道一年不如一年。今年國慶期間超市還出現了她“變異”的身影,不但個頭升級,還衍生出一個新名字——金秋雪桃,想來它們已被改良成了早熟品種,讓人失去品嘗的勇氣。
為什么一個個好吃的水果品種都被“玩”壞或面臨被“玩”壞的威脅?
其實,水果質量好壞,和品種改良、光照強度、溫差、種植技術等因素密切相關。簡單地說,能不能種出好水果,取決于用什么品種、何時種、在哪兒種、怎么種、何時摘五個關鍵因素。這也意味著,雖然強大的農業科技可以讓人種出各種水果,但要種出好吃的水果,天時地利依然是重要因素,好品種只有種在最適合的自然環境中,再加上科學種植、因時采摘,才能收獲好水果。
如今水果產業競爭激烈,類似陽光玫瑰葡萄這樣的優質新品種誕生,許多地方都會一擁而上,但因為自然環境和種植技術的差異,種出的果實品質卻大不相同。雖然初始物以稀為貴,無論好壞都能賣個好價錢,但隨著種植者越來越多和豐產期的到來,產量增加、價格下跌是必然趨勢,而質量差的即使價格跌去一半也未必有消費者買賬。更壞的后果是,那些質量差的產品會影響消費者對優質新品種整體的信任度,導致該品種最終失去競爭優勢。
水果不是速生產業,通常三五年才進入豐產期,“玩”壞一個好品種,再換新品種,代價相當大。只有成為好品種的錦上添花者,而不是隨意跟風者,才能讓種出的產品擁有持續的競爭力,也不辜負一個好品種帶來的產業希望。
(簡 云)
摘自《中國婦女報》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