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熬出臘月里的甜
時間: 來源:農民文摘-中國農村網 作者: 字號:【

  臘月的一個冬日,天剛麻麻亮,我們兄妹三人就已經在冰冷的水里洗紅薯了。一筐又一筺的紅薯,要凍手凍腳地洗上三四天,洗得我們苦不堪言,但卻不敢走開。把紅薯洗凈,再幫父母數出一鍋鍋紅薯糖稀來,這是那幾天我們共同的任務,父親說,誰也不許袖手旁觀。

  洗浄的紅薯,被母親分批次地碼進好幾口大鐵鍋中,開烀!等紅薯被烀熟了,又要用鍋鏟將它們一一搗碎,碾壓成泥狀,這個過程同樣漫長而辛苦,每個人都得去干。

  接下來的淘篩薯漿則更繁重。淘篩薯漿,就是通過一個懸掛在樹下的紗布網兜,將紅薯泥中含有糖分的漿淘篩出來。先將一瓢紅薯泥舀入紗布中,再幾瓢水,一邊淘洗,一邊用力上下左右晃動紗布網兜,讓紅薯泥在紗布里翻來覆去,薯漿便從紗布的細孔里,一點點地滲漏到下面的缸中。淘篩一瓢,再接著加上一瓢,如此反復。這個活苦累且乏味,持續的時間也很長,常讓人腰酸背痛,疲憊得直打瞌睡。

  等淘篩結束,熬糖稀才算真正開始,將缸里的薯漿倒入幾口鐵鍋中,架上柴火,開始熬煮,我們幾個則負責在鍋洞旁添柴加火。

  等到薯漿在鍋里沸騰了,就改用文火,好將鍋里的水分慢慢蒸發掉。水分熬去了三分之一,便有了甜味,我們盼望已久的時刻也到了——可以用碗舀甜糖水喝了!

  看著我們一臉的饞相,母親會給每人盛上一碗。此時,水還只是微微的甜,還帶著一股紅薯的土泥味。

  隨著時間的推移,鍋里的水也越來越少,差不多每隔一段時間,我們都要偷舀一碗糖水喝,發現越喝越甜。父親發現后,會說,不要再舀了,你們左一碗右一碗喝,還拿什么來熬糖稀?

  “讓娃們喝吧,一年到頭都是苦日子,只有今天最甜,讓他們喝個夠!”母親慈祥地勸導道。

  大約到晚上九十點,熬煮的工序才能結束。換作平時,我們早就上床睡覺了,可是那晚卻是不肯輕易去睡,還想等著吃糖果子呢!父親責令我們去睡,明天早上再來吃。我們有些怕他,但又不甘心就此離開并向母親投去求救的眼神。“就讓他們吃了糖果再去睡吧!”母親打了圓場。

  接著,她用勺子反復在鍋里攪動,再一勺勺舀過頭頂,再倒下,等看到糖水連成條條稠稠的絲,說明熬成了。在經歷了十多個小時漫長的熬制后,紅里透白、細膩柔綿的濃稠糖稀,終于可以出鍋了,此時的它是最甜、最甜的。

  母親小心翼翼地把熬好的糖稀,一勺勺地舀進一個個瓦罐中,陰藏幾天后,再將它們拿去鎮上賣,換取我們三兄妹的部分學費。因為她熬的糖稀稠、價格公道,所以特別好賣。

  粘在鍋底的糖稀,是很難舀凈的,母親就用它們來做又脆又香的糖果子:將事先炒好的炒米倒入鍋中、攪拌,糖稀有很強的黏性,靠著這股黏性,再用手將炒米揉成一個個鵝蛋大小的圓球,就是我們最喜歡吃的糖果了,吃下幾個,上床后,夢里都是甜的。

  等到糖果吃完了,也到了臘月二十七八。母親會將專門留下來陰放在床底的糖稀取出來,用它來做更多、品類更豐富的糖果子,有花生的、芝麻的、南瓜籽的,它們是春節待客的必備品,也是我們過年時最不可缺少的甜美零食,甜進我們的心里。

  洗紅薯,淘篩薯漿,熬糖稀,這是每年年關,我兒時最渴望到來的幾天,我也在那幾天的勞動中明白了一些人生的哲理:首先是,一家人要齊心協力,都得忙活起來,絕不允許有人干活,有人卻懶惰地坐享其成,“千斤重擔眾人挑,千頭萬緒人人捋”這是父親常說的一句話。

  其次是,要學會等待,熬糖稀晨苦午微甜,至夜自醇甘,只有耐心等到夜里,才能吃到最甜的它和糖果子。

  最后是,這個世上絕對沒有不勞而獲的甜,所有的甜,都要付出艱辛的勞動,熬過很多很久的苦和累,才能獲得最甘最醇的甜。

  現在,很少有人會熬糖稀了,自己做糖果子則更少,超市里各種糖果應有盡有。可我始終覺得,買來的糖果少了一份特殊的意義和價值,那是父親和母親在潛移默化中熏陶給我的,永生不能忘。

  熬糖稀的那幾天雖很苦,活很多,可我卻很高興。因為嚴格的父親在,慈祥的母親在,互幫互助的兄弟姐妹們也在,日子雖艱難,但父母帶領我們一起,把過年前的冬日忙活得溫暖如火,給我留下了一生最甜的記憶!

  (徐立新)

  摘自《遼寧青年》

責任編輯:霍然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