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對轉基因還有疑問? 看完這篇就都懂了
時間: 來源:農民文摘-中國農村網 作者: 字號:【

  數萬年來,人類一直都在馴化和改良作物。花紅柳綠,基因決定性狀,每次新作物品種的出現,本質都是基因的改變。雜交育種一次要改變成百上千個基因,而轉基因育種不過是精準地識別和利用優良基因,大大提高育種效率,也擴充了農業育種的資源庫,這些優勢最終讓轉基因作物具有增產、保護環境、改善食品營養和安全的好處。

  全球食用22年無事故

  基因工程并不算“新生事物”,早在1972年,科學家做出了人類歷史上第一例基因工程,比手機的誕生還早一年。此后,轉基因技術于1982年應用于醫藥領域,1989年開始應用于食品工業領域。目前廣泛使用的人胰島素、重組疫苗、抗生素、啤酒酵母、食品酶制劑都使用了轉基因技術。所以說,轉基因農業是生命科學取得重要進展后自然出現的,并不是少數科學家異想天開搗鼓出來的。

  自1996年轉基因作物商業化種植,過去22年來,全球共有67個國家和地區應用了轉基因作物,累計種植23億公頃,目前有玉米、大豆、油菜、土豆、茄子、蘋果等十多種轉基因作物商業化應用,全球有幾十億人消費轉基因食品。但在中國,目前可供食用的轉基因產品僅有番木瓜,以及進口大豆、玉米、油菜榨的油,民間流傳的紫薯、圣女果、彩椒等均不是轉基因品種。

  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轉基因種植和消費國,92%的玉米、94%的大豆都是轉基因品種,2016年美國玉米總產量為3.85億噸,其中有75%的玉米在國內消費,大豆總產量為1.17億噸、其中42%在國內消費。社會上流傳的“美國人不吃轉基因食品,都給中國人吃了”完全不符合事實。此外,2016年,歐盟進口轉基因農產品約1200萬噸,日本進口轉基因產品1900多萬噸。

  世界衛生組織在官方文件中明確表示,目前沒有發生過一起因食用轉基因食品出現的安全問題。此外,轉基因作物的飼料廣泛應用于全球養殖業,養殖育種用的豬、牛已經食用轉基因飼料幾十代,也未發現安全問題。

  科學界對轉基因安全性有共識

  確實有一些專家發表過反對轉基因的安全性的觀點,但這些專家均不是分子生物學甚至是生物科學領域的專家,相反,與轉基因安全性最密切相關的分子生物學領域的主流科學家對其安全性是有共識的。

  和普通人的“爭論”不同,科學家如果對一個問題有不同觀點,并不是通過“打嘴仗”或者接受媒體采訪的方式來表達,而只能通過做實驗、發表論文的方式來體現。然而,目前全球還沒有一篇獲得學術界認可的文章證明了轉基因存在安全問題。

  經過多年的跟蹤研究,歐盟委員會根據500多個獨立科學團體歷時25年開展的130多個科研項目,得出結論 “生物技術,特別是轉基因技術,并不比傳統育種技術更有風險”。美國國家科學院、工程院和醫學院分析30年來900項基因工程技術研究資料,2016年發布報告認為目前商業種植的轉基因作物與傳統方法培育的作物在安全性上沒有差異。

  2016年起,全球130多位獲諾貝爾獎科學家簽署公開信支持轉基因技術(其中包括多位生物學領域鼻祖、泰斗級人物),呼吁尊重關于轉基因安全性的科學判斷和科學結論。

  2018年6月,歐盟公布了耗資1500萬歐元的三項最新轉基因實驗結果——其中包括大鼠的兩年喂養試驗,均沒有發現轉基因食品存在潛在風險,更沒有發現其有慢性毒性和致癌性相關的毒理學效應。

  中國迄今對轉基因食品進行過190多項實驗評估,也沒有發現任何安全問題。

  轉基因有系統的                       食用和環境安全評價

  農業轉基因技術跟其他科學技術一樣,本身都是中性的,關鍵在于如何使用。正因為如此,全球各主要國家都對轉基因進行安全評價,但這不是說轉基因技術一定有危害,而是把風險提前排除掉。

  早在2003年,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AC)就制定通過了一系列轉基因生物安全評價標準,并為各國所參照。在CAC指南的基礎上,結合中國的實踐,我們已經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轉基因安全評價體系。目前,轉基因安全評價的內容包括營養學評價、毒理學評價、過敏性評價以及非期望效應的評價等。

  事實證明,通過科學的評價方法,可以在實驗室研發和審評階段就排除各種安全風險。例如1994年,先鋒公司曾想在大豆中轉入巴西堅果的一種基因,發現會增加致敏性后,及時終止相關產品的研發。轉基因食品面市20多年也沒有發現任何不良效應,充分說明現有的安全評價體系是可靠的。

  很多人也擔心轉基因對“自然生態”造成影響。其中的一個誤區是,農業的實質就是單一密集種植,是一種人工生態,它天然地“違反自然”,真正的自然生態是上萬年前人類采野果子的那片叢林。農作物本身也不是自然生態中的一員,沒有人類的呵護,任何農作物丟到“自然生態”中去都會死翹翹,它們沒有存活下來的能力。

  另一個重要的問題在于,自然界本來就存在基因漂移,生物的進化離不開基因漂移,這并不是值得大驚小怪的事。轉基因作物本質上和雜交、傳統作物是一樣的,但從來沒有人擔心雜交和傳統作物會污染野生作物——事實上這種情況也沒有發生。

  人類要減少農業這種人工生態對自然的影響,應該是體現在少開墾森林,少使用農藥化肥,但奇怪的是,轉基因在提高產量(間接減少土地開墾)、減少農藥使用、降低碳排放量上的貢獻很多人卻視而不見。

  轉基因在原理上就是安全可控的

  轉基因的安全性是有“多重防護”的,不僅后續的檢測能證明它安全,更重要的是,它在科學原理上是安全可控的。

  轉基因技術確實涉及到復雜的操作步驟,轉基因之“難”,難在找到穩定有效的功能基因,然后通過合適的方法讓基因在目標作物中“落地生根”,以及在轉入基因后從大量材質中篩選出表達效果更好的植株。有時候這需要運氣和眼光,有時候需要大量的重復勞動。

  轉基因育種的本質,是科學家在了解一個或幾個基因的功能后,將其轉入目標作物,讓目標作物產生農業上需要的性狀,這個過程是可預期、可控制的。轉基因育種確實有獨特優勢,但不是變魔法,科學家無法通過轉基因技術讓雞長出四個翅膀六條腿,也不能讓魚到陸地上生活,因為這不是幾個基因就能決定的。

  以目前應用最廣泛的“抗蟲基因”為例,它來自于一種叫做蘇云金芽孢桿菌(簡稱BT)的細菌,實際上,70多年來,BT一直作為安全的生物殺蟲劑應用在有機農業上。因為人和蟲子的消化系統不一樣,所以抗蟲基因只對特定蟲子有效,對人類、畜禽甚至其它昆蟲都無害。這就像狗不能吃巧克力(無法代謝其中的可可堿),但人可以吃巧克力。

  從食物消化的原理來說,無論轉的是什么基因,轉入的基因來自于哪種生物,基因的產物都是蛋白質,而蛋白質都是可以被人體消化吸收的(致敏性蛋白會在研發或評價階段排除掉),人體根本不會識別這種食物有什么基因,都“一視同仁”當作營養物質處理。

  打個比方,食品中的各種基因像白紙上印著的各種文字,這些文字確實是很重要的信息,但人的消化系統就像一架“碎紙機”,任何紙進去后都可以被絞碎,紙上印著什么字對其毫無影響,更不會因為印的字而損壞碎紙機。

  基因被分解掉了,既不會整合到人的基因里,更不會在人體中“累積”,所以,不存在“吃二代三代再看”的問題。事實上,自然界中的生物基因成千上萬,各有不同,白菜、蘿卜、豬、牛都有基因,但人類從來不會擔心被它們“轉基因”。

  根據對輿論的溯源,“轉基因食品可能影響生育”是一種在中國才有的謠言,是某些人利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的觀念,在2004年后炮制出來的,它就好像非洲流傳的“轉基因可導致艾滋病”的謠言一樣荒謬。

  轉基因只是人類文明中           “微小的進步”

  對于普通公眾來說,詳細地了解轉基因技術的原理是有一定困難的,本來也不是公眾必須的。但問題在于,一方面中國的輿論場在2004年后就被某些極端人士有意地散布了諸多謠言(包括誤導和操縱媒體),很多被迫卷入其中。

  這些謠言甚至影響到了高層決策人士,并導致了中國的轉基因產業化擱置,而轉基因未能商業化,又導致了民眾看不到轉基因在增強農業競爭力、降低生活成本、保護環境、改善食品營養和安全等方面的好處,更覺得轉基因可有可無,從而形成了惡性循環。

  對于個人,除了多比對不同來源的信息,更要放棄那種“科學家沒我聰明,我比科學家更有道德”的自我感覺。一個不能否認的事實是,科學家個人可能會有道德問題,但作為一個群體,他們的道德水平不僅不低于普通人群,還有極大的可能高于普通人群。另外,轉基因植物面世的30多年來,全世界有數以萬計的科學家在思考、研究這方面的問題,他們以此為生,不存在有什么問題是普通人想到了而他們沒有想到的。

  誠然,我們應該“敬畏自然”,也要承認科技是不完美的。放眼人類的科學史,轉基因技術只是人類文明中的“微小的進步”,這點微小的進步,遠遠稱不上冒犯自然。轉基因技術并非無所不能,也不應該被妖魔化。

  (洪廣玉)

  摘自理性樂觀派微信公眾號

責任編輯:程明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