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做了家務又照看了小孩,每天還能掙幾十塊錢,‘扶貧車間’對我們在家帶娃兒的農村婦女而言真是太好了!”談到家門口的“扶貧車間”,在四川省巴中市平昌縣靈峰農業開發有限公司上班的元柏村村民張紅高興地說。
家門口建“扶貧車間” 掙錢顧家兩不誤
“自從這家生產服裝的企業在村頭建立生產車間后,現在不用出村就能上班,同時還能照顧家庭。”在平昌縣白衣鎮長嶺村的美玲服裝生產車間內,50歲的貧困戶王青松一邊嫻熟地操作紡紗機器,一邊告訴筆者。
王青松是白衣鎮長嶺村的一位建檔立卡貧困戶,從小患有先天性肢體殘疾,兒子又患有先天性心臟病。前幾年離異后,他一人帶著兩個年幼的孩子生活,由于無法外出務工,僅靠低保兜底和種糧食維持生活,日子過得很艱難。去年5月,經過當地勞動部門的簡單培訓后,他被推薦到長嶺村美玲服裝廠的精準扶貧就業車間上班。由于吃苦耐勞,如今他已是縫紉崗位上的一名熟練工,每月有3000多元的務工收入,一家人的日子有了起色。
“我今年脫貧沒問題!”王青松開心地說,“我家離車間很近,在家門口務工,簡直太安逸了!”
該車間負責人孫波介紹,工廠總部在廣東,為了回報家鄉,2017年工廠把一部分車間搬到了長嶺村,就地吸引當地村民來車間上班增收。目前已給當地帶來了100多個就業崗位,有效地促進了貧困戶增收。
村民成了“上班族” 忙著致富鄉風美
“車間建在家門口,只要你不懶,勤勞的話,每天能掙上七八十塊錢!”在平昌縣六門鄉五馬村林園人造花卉車間,說起自己變成車間工人,五馬村精準扶貧對象丁安財顯得有些興奮。每月2500元左右的工資,讓丁安財有了穩定的收入,還能夠就近照顧家庭,去年他家就摘掉了貧困帽。
自從林園公司落戶五馬村后,六門鄉黨委、政府不僅積極引導和鼓勵貧困戶到“扶貧車間”就業,公司也及時舉辦技能培訓,全鄉近200名村民經過培訓合格后都到車間就業。
“我以前喜歡打麻將,沒事時就去村里麻將館搓兩把,輸了很多錢,回家后就和老婆吵架。現在我不打麻將了,天天就在車間務工,掙些錢補貼家用,再存些錢養老。”年近60歲的村民丁茂林道出自己的心聲。
“現在村里基本上家家戶戶忙著務工掙錢。”該鄉黨委書記孫執標說,“村民有事做了,生活充實了起來,日子有了奔頭,未來有了希望,村里的風氣就逐漸好起來了!”
(楊 超)
摘自《四川農村日報》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