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新時代,不少人都想轉型,如成為一名家庭農場主。那么,想成為家庭農場主,一共分幾步呢?
最近,中國經濟趨勢研究院和中國人民大學發布了一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土地流轉調查報告》。報告運用大樣本數據,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經營規模、土地流轉比例、土地轉入制約因素等問題給出了解答。
經營規模多大
——平均超過177.3畝
說到家庭農場,不少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大”。數據對目前我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土地流轉狀況分析發現,相較普通農戶,龍頭企業、家庭農場、專業大戶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經營土地規模更大。
根據報告測算,當前我國約有27.28%的耕地由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不含合作社)經營。這個比例,已不算太低,但仍有很大空間可挖潛。
那么,家庭農場主的規模到底有多大呢?截至2017年調查時,受訪龍頭企業平均經營耕地面積為783.19畝。其中,家庭農場平均經營耕地面積為177.30畝,專業大戶平均經營耕地面積為102.13畝,而普通農戶平均經營的耕地面積僅為7.53畝。
土地來源于哪
——77.84%來自普通農戶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規模明確了,土地從哪里來?
大家都知道,進行土地流轉是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擴大經營規模的必要途徑。
調查顯示,分別有46.33%、39.59%、31.69%和10.64%的受訪龍頭企業、家庭農場、專業大戶和普通農戶表示未來會擴大土地經營規模。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土地轉入來源多樣,但主要的土地轉入來源為普通農戶和村集體。根據調研數據測算,受訪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土地轉入來源包括普通農戶、種養大戶(合作社、家庭農場)、村集體、工商企業等在內的主體,有77.84%的主體土地轉入來源為普通農戶,其次有20.72%的主體土地轉入來源為村集體。
截至2017年調查時,普通農戶中僅有11.62%進行了土地流轉。也就是說,還有不少農民朋友對于土地流轉或許還有顧慮,比如對于流轉租金、周期、權益保護等等方面。
經營收益怎樣
——大于110畝平均效益最高
土地轉入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經營效益,同時也對品牌認證、銷售區域產生重要影響。
多大規模的農場效益高,怎么才能保證經營效益?
調查數據顯示,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轉入規模和經營效益之間的關系略有差異:土地轉入規模大于110畝的家庭農場平均經營效益最高,為452124.70元;土地轉入規模介于30~100畝之間的專業大戶平均經營效益最高,達到189208.6元。
需要提醒的是,品牌是很重要的。品牌知名度越高,影響力就越大,效益自然也就水漲船高。數據顯示,土地轉入規模介于0~40畝之間的家庭農場和土地轉入規模介于0~30畝之間的專業大戶出售的農產品,品牌或認證的比例最高。
從當前的結論可以判斷,追求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適度經營規模是必要的。
最關心哪些事
——土地租期
家庭農場主有哪些顧慮的問題?解決這些顧慮,對于家庭農場的良性健康發展至關重要。
調查指出,普通農戶關注轉入土地對單塊土地規模的影響,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更為關注轉入土地租期。
家庭農場和專業大戶轉入土地時首要考慮的特征為土地可租用時間長短,其次為是否與已有土地連片,接著依次是距離灌溉點遠近、距離主干道近等特征,而對土地肥力較好特征的關注排在所有特征之后。此外,經營主體的收入、區域、信貸條件、經營類型也會影響土地轉入需求。
看來,只有穩定的土地出租周期,才能讓家庭農場主們甩開膀子大干一場。
(秦悅裴 文梁睿等)
綜合《經濟日報》、經濟日報微信公眾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