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剛參加工作時,媽媽特別叮囑我說,以后要懂得節省,節省時間、節省錢財、節省心機、節省話語……但唯獨不要節省力氣。
力是越用越多的。我年輕時在一個車間工作,有一回,廠里要推薦一個青工參加市的工會活動。車間主任一提這事,上下一致說:“小張好!”小張好在哪里?他每天上班,都比別人早一點到,又掃地又抹桌椅,等大家陸續到齊后,一個窗明幾凈的環境已擺在面前,兩年多沒缺過一天。而且車間有什么急難險重任務,他擼起袖子爭著干,工作能力得到很大提高,為日后的進步打下了基礎。“小張好!”成了他印在大家腦海里的鑒定。我問小張是怎么想的,他樂呵呵地說:“我喜歡干活。因為力會越用越多,越用越有力。”
的確,勤動手多用力使肌肉生長、筋腱發達、肺活量大,練成“洪荒之力”后,想要做個什么事都會覺得輕松方便、不費吹灰之力。傳說以前練拳,總是先要練身,挑著尖底的水桶天天往山上蹬。時間一長,擔子一撩,便覺身輕如燕行走如飛。相反,如果平時總是怕出力吃虧,千方百計去惜力,長期得不到鍛煉,越養越懶,越懶越累,變得手無縛雞之力,打個釘子也會心跳耳鳴,全身發抖。
力是越用越巧的。說用力,并不是說用死力笨力。用力不是為用而用,而是把力用在點子上,用得更有效能,用于推動生產和事業有更快的發展。有一種說法,“懶”也是一種動力,叫反動力。人類歷史的科學進步,離不開“懶”的作用。因為“懶”走路,就有了車馬飛機;因為“懶”煮飯,就有了電爐煤氣,等等。然而,這個“懶”并不是“懶惰”的“懶”,不是一味地逃避生活、害怕出力的“懶”,而是以“勤”為前提的“懶”,是舍得用力、善于用力,把身力和腦力有機地結合起來、越用越巧的結果,是為了創造更加便捷和效率而萌生出來的新思想和創造力。
力是越用越正的。說用力,也并不是說用歪力邪力。把力用在做好每一項本職工作上,用在助人為樂、維護公德的善事好事上,而不是偷雞摸狗、欺行霸市……這是用力的宗旨和歸宿。另外,媽媽說過要節省心機,我體會是要少用心計。多出力,少算計,踏實做人,勤懇做事,靠自己的本事活出人樣來,就會心胸開闊,如意吉祥;相反,老是和別人計算用少了多少力而多得了多少利,就會心無寧日,終歸吃虧。
天上不會掉餡餅,幸福生活是我們自己干出來的。不負時光,擼起袖子加油干,就會迎來美好的未來。
(曹南才)
摘自《廣州日報》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