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魚米之鄉”的供給側“蝶變”
時間: 來源:農民文摘-中國農村網 作者: 字號:【

  良田沃土的“魚米之鄉”,曾因粗放發展一度陷入低迷。記者來到位于洞庭湖腹地的湖南省南縣,聽老百姓講述他們如何通過供給側改革,闖出一條農業現代化之路的故事。

  創新農業:

  “只有想不到,沒有種不出”

  “起蝦嘍!捉蟹嘍!”春耕時節,南縣茅草街鎮的農戶卻“不務正業”。

  “這批小龍蝦是今年第一批上市的小龍蝦,他們熬過了冬季,很不容易,價錢自然也高。”農戶郭新驕傲地告訴記者,“還有蟹,這個時候其他地方都養不出蟹了,我們的蟹賣到大酒店,七八十元一斤,還供不應求!”

  天上鳥聲清脆,田里蛙聲一片。定睛一看,卻不見青蛙。

  南縣南洲鎮的農戶陳建國嘿嘿一笑,掀起一塊水田里的墨綠色防水布。呱呱呱,里面的幾百只青蛙一下從青草叢中躍起,往田里四散跳去。

  “早上氣溫低,青蛙也想‘躲懶覺’,不愿意出來哩!”陳建國說。

  田里插秧、水里有蛙、架棚種菜,這“水陸空”一體的稻蛙菜種養基地令人大開眼界。在專家的建議下,陳建國還利用青蛙的排泄物“養肥”了合作社前坪的玫瑰景觀花圃。

  “通過發展立體農業,我這一畝地一年能掙一萬五千元,不到兩年,兩百萬元的投入就回來了。”陳建國說。

  在南縣多個鄉鎮采訪時,當地農民和記者說得最多的“煩惱”,就是有錢租不到地。“以前我們這兒的人都想往外打工,家里的地荒了十幾年都不管。自從發展現代農業,全縣都找不到荒地了,一地難求。”南縣中魚口鄉黨委書記談悝說。

  理念之變:

  “要種就種無污染的大米”

  2018年,在亞洲(香港)農產品展上,南縣推出的“南洲稻蝦米”成功進入香港市場,現場與5家香港公司簽約240噸,每公斤簽約價格為24元。

  “現場煮制的米飯芳香四溢,大批香港市民前來采購,銷售十分火爆,一上午備貨就全賣完了。”南縣副縣長武深樹說,當時的情形令他記憶尤深,“事實證明,南縣農業現代化的‘水稻+’路徑是正確的。”

  地處洞庭湖腹地的南縣,水稻曾是世世代代賴以生存和引以為自豪的“命根子”。然而,對土地的掠奪式耕種,對種植過程的粗放型管理,令水稻品質大打折扣。前幾年,農戶辛辛苦苦種的大米,也就能賣2元一斤。

  大米“陡然升值”的背后,是種植理念之變。

  水稻為小龍蝦、蟹、蛙、鱉、龜等提供微生物、野草、昆蟲等天然餌料,小龍蝦們的排泄物則成為優質稻良好的生物肥……在南縣鄉村,處處可見小動物的“水田嬉戲圖”。

  “終于等到了莊稼人的春天!”當地的“種糧達人”何時告訴記者,推進農業現代化,要抓好現代農業生產體系。近年來,南縣一改粗放型種植方式,改用“水稻+”的生態綜合種養模式,利用生物鏈優勢互補的原理,重塑綠色農田生態循環系統,大大減少了化肥農藥等施用量,也提高了農戶的經濟效益。

  以水稻+小龍蝦產業為例,目前南縣稻蝦產業的規模和影響力已躋身全國三強。“基本達到了一畝稻蝦助推一人脫貧的效果。”南縣縣委書記李勁松算了一筆賬,全縣貧困戶發展稻蝦綜合種養近2萬畝,有效帶動1.5萬名貧困群眾脫貧。

  產業延伸

  “無中生有才韻味”

  在南縣縣城入口,“豫”字車牌的大貨車來來往往,它們滿載著面粉,格外引人注目。

  “南縣不產麥子,主食也不是面條,卻出了全國有名的面條上市企業。”克明面業行政顧問陳芳武說,“把看似簡單的東西做得不簡單,這里面肯定就有科技、有心血、有付出。”

  目前,克明面業在長沙設有自己的面條研究院,每年科研經費至少3000萬元,研究涉及面條品種、口感、營養等。

  2018年,南縣人還把小龍蝦送進了俄羅斯世界杯。冰鎮湯料香草蝦、麻辣十三香蝦,小龍蝦“坐”上飛機,被送到全世界球迷的嘴邊,令他們大快朵頤。

  “為了保鮮,我們創新了液氮8秒速凍技術,再解凍就和剛出鍋的小龍蝦口感一樣。”順祥水產辦公室主任林彥軍說,“從單純的小龍蝦養殖,到小龍蝦加工食品,再到小龍蝦連鎖餐飲店,我們的產業鏈在不斷延伸,受到消費者歡迎。”

  打造農產品全產業鏈的同時,南縣也在塑造自己的農業品牌,全方位提高農業附加值。近年來,“南洲稻蝦米”“南縣草龜”“南縣中華鱉”“南洲洞庭蟹”獲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南縣小龍蝦”成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史衛燕)

  摘自《新華每日電訊》

責任編輯:霍然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