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雜草分為三類:稗草、千金子、雜草稻等禾本科雜草,野慈姑、雨久花、鴨舌草等闊葉雜草和異型莎草、扁桿藨草、螢藺等莎草科雜草,每年發生面積3億畝左右。
非化學控草技術
種子精選。通過對稻種調進、調出檢疫,查出稻種中是否夾帶了稗草等抗藥性雜草的種子,經過篩、風揚、水選等措施,汰除雜草種子,控制雜草的遠距離傳播與危害。
農藝措施。通過深翻平整地、水層管理、肥水壯苗、水旱輪作、輪作換茬等措施來保持水稻良好的生態條件,促進水稻生長,提高水稻對雜草的競爭力。在水稻生長中后期,可人工拔除雜草,避免新一代雜草種子侵染田間。
物理措施。采取攔截灌溉水流攜帶的雜草種子、撈取田間水面漂浮的雜草種子、清除田埂周圍的雜草等措施,逐漸耗竭土壤雜草種子庫,最大程度降低農田雜草的發生規模。
生物措施。在水稻抽穗前,人工放鴨、養魚,任其取食株、行間雜草幼芽,降低土壤雜草種子庫的密度,減少雜草的發生基數。
合理使用化學除草劑
機插秧田。東北稻區灌溉水充足地塊推薦采用“兩封一補”的控草模式,插秧前和插秧后各封1次,插后20天左右視草情莖葉處理1次;灌溉水緊缺地塊推薦采用“一封一殺”的控草模式,插后封1次,插后20天左右莖葉處理1次。插前3?7天采用噁草酮、噁草酮+吡嘧磺隆、丁·噁乳油+吡嘧磺隆等封閉;插后10?12天采用苯噻·芐、丙·芐、莎稗磷等封閉;插后20天左右可選用五氟磺草胺、氰氟草酯、二氯喹啉酸、噁唑酰草胺、氯氟吡啶酯、二甲·滅等進行莖葉處理。長江流域及其他稻區機插秧田推薦“一封一殺”的控草模式。在插前1?2天或插后5?7天采用丙·芐、苯噻·芐等藥劑封閉;插后15?20天采用二氯喹啉酸、五氟磺草胺、氰氟草酯、噁唑酰草胺、吡嘧磺隆、噁唑·氰氟、二甲·滅等進行莖葉處理。
旱直播稻田。長江流域稻區推薦采用“一封二殺三補”的控草模式。播后苗前采用丁·噁、二甲戊靈、丙草胺等封閉,播后15?20天采用二氯喹啉酸、五氟磺草胺、氰氟草酯等進行莖葉處理。根據田間殘留草情可選用噁唑·氰氟、二甲·滅、噁唑酰草胺等進行莖葉處理。以旱直播為主的西北稻區,播種時用仲丁靈封閉,在水稻2?3葉期采用氰氟草酯、噁唑·氰氟等進行莖葉處理。
水直播稻田。長江流域及南方其他稻區推薦采用“一封二殺”的控草模式。播后苗前采用丙草胺(含安全劑)、丙草胺(含安全劑)+芐嘧磺隆進行土壤封閉;水稻3?4葉期采用二氯喹啉酸、五氟磺草胺、雙草醚、氰氟草酯、噁唑·氰氟、二甲·滅等進行莖葉處理。西北稻區,在水稻2?3葉期采用氰氟草酯、五氟·氰氟、噁唑·氰氟等進行莖葉處理,上水后撒施苯噻·芐、丙·芐等控草。
人工移栽及拋秧稻田。在秧苗返青后,雜草1葉前采用丙·芐、苯噻·芐、丁·芐等進行土壤封閉或者在雜草2?3葉期采用二氯喹啉酸、五氟磺草胺、氰氟草酯、雙草醚、噁唑·氰氟、二甲·滅等進行莖葉處理。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