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生產性服務業:讓農民省錢省力的產業
時間: 來源:農民文摘-中國農村網 作者: 字號:【

  如何把小農戶生產引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提升農業生產效率,進而提升農產品競爭力?發展農業生產性服務業是一條重要的解決之道。

  何為農業生產性服務?

  即貫穿農業生產作業鏈條,直接完成或協助完成農業產前、產中、產后各環節作業的社會化服務。也可以通俗地理解為,是為農業生產經營提供服務,讓農民省錢、省心、省力氣的產業。

  可以說,最早的“麥客”提供的代收割服務,就是一種農業生產性服務的雛形。時至今日,農業生產性服務已慢慢擴展延伸到農業市場信息服務、農機作業服務、農資供應服務、生產托管服務、綠色生產技術服務、農產品營銷服務、農產品初加工服務等,內涵日漸豐富,形式更為多樣。

  各類服務組織百花齊放

  2009年夏天,第一個“科技小院”落戶河北省曲周縣白寨鄉,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張福鎖和李曉林帶領學生,開始手把手、村挨村地為農民傳授測土配方施肥、小麥玉米精播、小麥水氮后移等新技術,這是公益性服務組織種下的第一粒種子。之后十年,他們與23個省(區)的29家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了100多個科技小院。師生們在科技小院里生活、學習、工作,吃農家飯、干農家活,成為農民的朋友和自家人,幫他們一起解決問題、落地技術。

  與此同時,許多企業也紛紛進入農業服務這一“風口”。他們的前身或是農資企業,或是農機合作社,又或是有著“三農”情懷的互聯網公司,他們不斷創新服務方式,使農業生產性服務呈現百花齊放之勢。

  種玉米還能賺錢嗎?吉林省雙遼市臥虎鎮農民李繼光心里沒底。令他沒想到的是,困擾多年的銷售問題,輕松地被中化集團MAP(現代農業技術服務平臺)戰略解決了。去年玉米成熟后,幾輛玉米籽粒收獲機直接開到他家地頭,這邊機收完成,那邊收購完成,30多萬斤玉米,每斤收購價比市場價高出2分錢,再也不用擔心壞天氣了。

  這源于中化MAP在產后環節的銷售服務。中糧、中儲糧、五糧液……中化MAP通過農超對接、農社對接、電子商務、訂單生產,農民地里的優質糧食都流入了企業的倉庫里,流到了國人的餐桌上。為了減輕天氣的不良影響,中化還與金融機構合作,采用“保險+期貨”的形式,在黑龍江等地試點推廣“種植收益險”,減少農民的種植風險。

  與之不同的是,深圳諾普信農化股份有限公司從2015年開始重點打造“田田圈”農業服務平臺,專注于金菠蘿、黃金百香果、蘋果等作物的深耕細作,打造高標準示范園區,從種苗、肥水、用藥、農機、銷售等各環節入手,提供從種到收到售的全產業鏈服務,帶動農資經銷商轉型為農業服務商。

  中農普惠金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則從農業大數據入手,融合物聯網、云計算技術開發出一套精細化種植管理信息化系統,讓“會種地”的人“慧種地”。目前,該系統已在馬鈴薯、柑橘、西藍花等多種經濟作物上應用,覆蓋面積達850多萬畝,成為規模化農業經營主體省錢省力的智能好幫手。

  我們再將視線轉向山東高密,咸家工業區唐家村的唐中學,如今要給40畝地的小麥播種,不到半天就能完成,這是他之前想都不敢想的事。為他服務的,是高密宏基農機合作社,還有村合作社的有力保障。

  在當地,村合作社、高密宏基農機合作社和農民,形成了三方利益共同體。村合作社將全村土地集中,由宏基農機合作社承包托管,向村集體支付每畝40~50元的費用,不僅村集體有了一定收入,整建制托管、成方連片種植也能有效整合地邊地沿,每百畝土地可以提升3%的種植空間。農機合作社從種到收“一條龍”規模化作業每畝能減少200多元的種植成本,還能獲取農民服務費和農資供應收益。這樣,村合作社采用“保底+分紅”的全托管模式,把農民從耕地中解放出來,讓他們安心外出打工,增加工資性收入。

  值得一提的是,老百姓的服務費統一交到區管委會,托管服務通過村級驗收合格以后,再把服務費撥付到宏基農機合作社。這樣的監督考核機制能保證服務質量,使得托管模式健康發展。截至去年底,咸家工業區24個村共3.2萬畝農田實現了大田托管,小而靈活的基層合作社發揮出了農業生產性服務組織的功能,帶動基層小農戶走向共贏的現代農業。

  (王騰飛 王 巖)

  摘自中國農業新聞網

責任編輯:霍然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