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網紅”一詞彌漫到水果圈,“網紅水果”大致是指很難買到、營養高、外形奇特、備受新興消費者追捧的水果,像軟棗獼猴桃、嘉寶果、黃金百香果、恐龍蛋、可以吸的果凍橙等等。
“網紅水果”往往具備四個特點:一是種植面積少,甚至出現消費者視野中時,國內尚無種植;二是口味奇特,跟大眾水果的甘甜多汁有較大的區別;三是外形奇特,不是簡單的圓的或者長的,比如火參果全身長滿了刺,容易博人眼球;四是標榜了特別的功效和作用,更能激發和滿足消費者的獵奇心理。所以“網紅水果”的價格往往不便宜。
很多人認為水果只要變成網紅,市場前景肯定廣闊,但事實并非如此。很多曾經的“網紅水果”都已經走下神壇,像覆盆子、血橙等等,從最開始的每公斤十幾元甚至幾十元變成現在的普通水果。類似的網紅水果還在一批又一批地出現,面對這些看似前景火爆的水果品類,果農如何做呢?
一方面是盡量避開“曇花一現”型的水果品類。一些網紅水果的功效和營養成分,實際上是有炒作嫌疑的。比如牛油果,很多人買它為了補充葉酸,但其實菠菜、小白菜等綠葉蔬菜的葉酸含量是最高的,而且還便宜;比如嘉寶果,每公斤可賣到500元,實際上與葡萄的營養成分非常接近。炒作的東西往往具有“曇花一現”的性質,農業的生產周期長,曇花一現的東西常會帶來較大的風險。
另一方面是控制種植規模。我們總信奉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能發財,提前入手能更早賺錢,但也意味著要承擔更大的風險。種植也是一樣,少種點賣個新鮮可以賺錢,動不動成百上千畝種植,規模大了,風險也會更大。近些年來,水果種植很容易出現跟風現象,隨之加大種植風險,這也給相關的嘗試增添了盈利的難度。種植網紅水果一定要保持理性,注意控制風險,先拿出一小塊地進行嘗試,掌握了栽培經驗,有了市場渠道,再考慮擴大規模的事。
摘自央廣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