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拔近2000米的神農架西麓,百花盛開,成群的小蜜蜂飛來飛去,這是記者最近在湖北竹山采訪時看到的場景。蜂農陶衛紅忙完田里的煙葉管護,來到自家蜂箱擺放地等技術員上門指導。
今年39歲的陶衛紅,是湖北省十堰市竹山縣柳林鄉公祖村村民。地處秦巴山深處的竹山縣是國家級貧困縣。經中國農科院蜜蜂研究所專家團隊評估,當地蜜粉源植物資源豐富,分布有洋槐、五倍子、肚倍、野菊花等蜜粉源植物。蜜蜂養殖不占耕地、投資小、見效快,是貧困山區脫貧致富重要途徑,更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
養了十幾年土蜜蜂的陶衛紅,一直靠天吃飯,去年養了14箱蜜蜂,飛跑后只剩4箱,而土法養蜂,還面臨著取蜜不衛生、品質不一等問題。“夏季要注意遮陰、通風、避雨,蜂巢必須不斷擴大,而且不要限制蜂王產卵。”年輕的技術員石成強,一邊仔細檢查陶衛紅的中華小蜜蜂產蜜和繁殖情況,一邊耐心解答養蜂病蟲害防治技術。
31歲的石成強養蜂只有9年,陶衛紅卻很信服這個年輕人。原來,石成強是全縣的養蜂技術能手,今年在國家煙草專賣局駐竹山縣扶貧干部王玲、鐘昊等人的指導扶持下,開展保種、擴繁、增量、加工、銷售全產業鏈一體化運作。
“比我們的土蜂箱容量大,設置科學,不怕蜂王潛逃。”陶衛紅告訴記者,“蜜蜂為我打工,我也為小石打工,一箱蜂一年產蜜20斤沒問題,以前每斤賣60元,現在能賣到70至80元,小石定期上門來收。”陶衛紅說。
竹山縣標準化示范蜂場建設,今年覆蓋了39個特色養殖村,每個特色養殖村帶動20戶以上建檔立卡貧困戶養蜂,將實現戶均增收4000元以上。竹山縣副縣長王玲說,下一步,竹山將制定特色蜂蜜產品標準,把中華小蜜蜂產業打造成精準扶貧技術產業。
(李 偉)
摘自《新華每日電訊》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