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太原,即將開館的“山西青銅博物館”,引發了人們的關注與期待。
這是一座極為特殊的博物館,不僅因為它陳列的許多文物都是“國寶重器”,更奇特的是,這其中的大部分珍貴文物還有另外一重“身份”——追繳回的被盜文物。
每件文物,都記錄和訴說著一段塵封往事,此前它們星落各地,有的被不法分子私藏,有的流落國外,或將再難與幾千年后的中華子孫見面,一些珍貴史實,或就此湮滅。
這些珍貴文物,每件都是中華文明綿延不絕、后世子孫文化自信的珍貴載體,都是中華民族文化根魂的組成部分。每件文物的背后,寫滿了犯罪分子的斑斑罪惡。文物追繳的過程,見證著辦案民警的血汗與付出。
打擊文物犯罪,追繳大量被盜珍貴文物
山西地處黃河中游,是早期人類的主要棲息地之一。目前發現古遺址、古墓葬、古建筑等不可移動文物5萬余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52處,位居全國第一。
但文物富集也產生了罪惡“伴生物”——盜墓。盜墓自古以來就不光彩,于今更為法律所不容。
2019年3月,“2018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由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主持發掘的山西聞喜酒務頭商代墓地項目,因對于研究商代墓葬的形制結構、葬俗、墓道功能與等級關系提供了極好的資料,位列其中。
然而誰又知道,這個“考古新發現”曾一度被壟斷在盜墓賊手中,5座帶墓道的“甲字形”大墓中只有1座沒有被盜。控制酒務頭墓地的就是聞喜“盜墓黑幫”,其頭目正是侯金發。
自幼習武的侯金發,20世紀80年代末因跟隨他人盜掘古墓葬、倒賣文物,被勞動教養,后重操舊業,與其兄弟侯金海再次招兵買馬,以盜販文物起家,逐漸發展形成以侯氏兄弟為首的黑社會性質組織,他們公開開設賭場、吸毒販毒、敲詐勒索、無惡不作。
2006年,性格剛硬的聞喜縣公安局副局長張少華被排擠離開,2016年1月,張少華被調任聞喜縣公安局局長崗位。3月份即開始帶人秘密偵查侯氏“盜墓黑幫”的張少華,在山西省公安廳和運城市公安局的支持下,正式對其立案(“6.03”專案)偵查,逐漸揭開了這個巨型盜墓黑社會的面紗。同年6月3日,侯金發落網。
隨著偵查的深入,隱藏在“盜墓黑幫”背后的“保護傘”、聞喜縣公安局原副局長景益民逐漸被揪了出來。景益民被稱為聞喜縣的“黃金榮”。一些老民警回憶,景益民曾變相控制聞喜縣公安局二十年,在其擔任刑警二隊副隊長時,就能遙控公安局長甚至一些縣市領導。在此情況下,景益民逐漸與黑惡勢力勾結,黑白通吃,造成長期負面的影響。
“6.03”專案組有個微信群,這幾年,每天早晨六七點鐘,專案組成員都要在群里報個到,哪怕是忙到凌晨四五點剛睡下。“其實就是互相報個平安,告訴大家,我還活著!”張少華說。
“跟蹤、盯梢、電話威脅,甚至高速上制造車禍。”“6.03”專案組民警說,案件偵辦過程充滿了驚心動魄,張少華等一線民警更是槍不離身。
在最危急的時刻,轉機出現了。2018年1月,在中央部署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的前夕,“盜墓黑幫”案得到了中央高度關注,隨后全國掃黑辦開始重點督辦。聞喜“盜墓黑幫”案成了“掃黑第一案”。
目前,聞喜“盜墓黑幫”案共打掉以侯氏兄弟為首的黑社會性質組織和23個盜掘古墓葬團伙、25個網絡賭博團伙等,破獲刑事案件381起,抓獲犯罪嫌疑人516人,追繳文物3644件,查扣涉案資金等價值約2.2億元。挖出聞喜縣公安局原副局長景益民、金勇等27名警務人員及14名其他公職人員涉嫌犯罪的事實。2018年10月,聞喜“盜墓黑幫”侯金發、侯金海等5名主犯依法被判處無期徒刑及以上刑罰。
2018年12月,公安部為山西公安機關偵破“6.03”涉黑案專案組記集體一等功,授予張少華二級英雄模范光榮稱號。
追回重器,保護根魂
以“盜墓黑幫”案為龍頭,2018年3月,山西開始向文物犯罪“亮劍”,提出開展新中國成立以來力度最大的、為期三年的打擊文物犯罪專項行動,作為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的重要組成部分。
截至目前,山西公安機關已累計破獲文物犯罪案件891起,抓獲犯罪嫌疑人1488人,打掉文物犯罪團伙171個,追繳涉案文物25000多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129件、二級文物266件、三級文物1008件。
這些文物,正是“山西青銅博物館”的陳展主體。
除了采取異地用警,一把手親自擔任專案組組長,追文物、追逃犯、追資產和深挖犯罪鏟除“保護傘”的“三追一挖”“四不放過”等超常規措施外,山西省公安廳刑偵總隊政委史水鴻說,關鍵是不遺余力、采取各種辦法讓文物“回家”。
然而,這些國寶重器的“回家”之路并不平坦,許多都是警方費盡心力、輾轉多地從犯罪分子手中追回的,有的甚至是從國外追回的。
“被盜文物轉運快、銷贓快、出境快。不少文物案件雖然偵破了,但東西經常回不來。”一些辦案民警無奈地說,一些重要文物一旦出國,幾億元都贖買不回來,打官司也不一定能勝訴,“因為不好證明東西是我們的”。
國家一級文物、2600多年前特制的青銅禮器“晉公盤”是聞喜“6.03”案中追回的文物。經專家考證,“晉公盤”是晉文公重耳為其長女孟姬出嫁楚國所鑄,其183個字的珍貴銘文清晰呈現了晉文公時期的晉國盛世氣象,傳遞了極為珍貴的歷史信息。
這件珍貴文物被盜流失后,曾被轉手到多個省市并流落海外多國。警方歷經6個月,終于從某國將“晉公盤”成功追繳回國。
西漢“彩繪青銅雁魚燈”追回的故事,也讓人唏噓不已。文物販子曹某落網后,試圖通過一張紙條給他家人傳遞信息,紙條上寫著“務必把燈和劍處理好”。
專案組根據這個線索,到介休市曹某家里進行搜查,未果。后通過反復工作,在曹某父母家的地下室,找到一堆用塑料布包裹著的青銅零件,拼起來后正是“雁魚燈”。曹某得知后在獄中大哭一場。因其珍貴精美,這名文物販子沒有舍得出手,而是將“雁魚燈”藏了起來,準備將其作為自家的傳家寶,留給子孫后代。
呼吁“盜賣文物不得減刑”
“文物保護利用,事關民族精神獨立,事關國家文化安全,事關中華偉大復興。保護不好文物,上對不起祖先,下對不起子孫。”山西省副省長、公安廳廳長劉新云對文物保護工作有著深刻的認識。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員韓炳華說,山西公安追繳回的涉案青銅器與其他涉案器類,時代上跨度近4000年,為他們提供了全新的資料,填補了許多空白。
山西公安目前正在為文物“登記造冊”,建造電子檔案,在國際刑警組織備案,即便流失到海外,也有證據證明其是贓物,所有權屬中國。他們同時也正進行海外拍賣行信息關聯核查,境內境外雙向發力,大力開展境外流失文物清繳工作。
與此同時,專家們呼吁文物安全保護這只手要真正硬起來,推動壓實政府主體責任,“盜賣文物不得減刑”。
(孫亮全 胡靖國)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