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烈日,對于吉林省長春市、吉林市等地的市民來說,卓遠農業發展公司的果蔬生產基地或許是個不錯的消夏避暑選擇。在這里,可以邊納涼、邊采摘、邊觀光。
位于吉林市永吉縣一拉溪鎮貴張嶺村附近的吉林卓遠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是上海金恪集團旗下的控股子公司。由公司引進荷蘭技術建造的新型溫室可實現自動營養液灌溉、水循環利用、自動溫室氣候控制、自動種苗生產、生物防治等,是發展新品種、新技術、新栽培模式的可視化全自動植物工廠。
一株植物,N個“管家”
公司的巨型溫室占地3萬多平方米,是一個高10多米、完全由鋼架玻璃幕墻搭建而成的封閉式種植園區。園區依據不同功能,內部空間被劃分為移動式育苗區、果菜區、生菜區、花卉區等9個區域。
記者穿上白大褂,走過灑有消毒液的入口后,進入溫室內的中央通道。園內郁郁蔥蔥,五顏六色的花朵、菜葉和果實賞心悅目,宛如一個植物大觀園。
其中的5區是果菜區,占地5000平方米,里面整齊地種著櫻桃番茄、長茄子等蔬菜。推開玻璃門走入其中,只見3米多高的荷蘭高產番茄品種“福特斯”沿著吊繩攀緣而上,生長在離地約1米高的移動栽培槽內。槽內采用椰糠作無土栽培基質,利用營養液滴灌技術可實現四季生產,全年采摘期最長達10個月,每平方米年產量可達12公斤。
在一處茂密的番茄葉子下面,記者發現了一個隱蔽懸掛的方形金屬盒子。公司技術員陳鳳東介紹,這是植物的“聽診器”,植物“冷了、熱了、渴了”都可以通過這個“聽診器”發現。
這時,溫室頂棚上又傳來悅耳的“吱吱”聲。陳鳳東指著頂部的紗窗說:“這是紗窗在根據風力和風向自動調節窗口大小。”大棚頂部有多個波浪形構造,每個波峰都有南北兩排紗窗。如果風力較大,迎風的那排紗窗開口將自動變小或閉合;如果氣溫降低或升高,兩排紗窗的開口將自動縮小或張大,以防凍害或灼傷。
記者還看到,從溫室頂部射下了一束束紫色的光線,原來這是補光燈根據“聽診器”的監測,發現溫室內紫色光源相對不足,于是自動開啟補光助長模式。
熊蜂嗡嗡,農戶豐收
智能溫室的6區是另一個果菜區,這里同樣涼爽舒適,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芳香。5000平方米的區域內種植了黃瓜、彩椒、草莓等作物。工人正站在1米多高的軌道電車上,將頂端帶花、滿身帶有毛刺的水果黃瓜小心翼翼地摘下來放進透明塑料盒中。
記者在園內采訪時正值下午6點左右,耳邊偶爾會傳來嗡嗡聲。原來,這是比蜜蜂個頭大、授粉效率高的熊蜂的振翅聲。此時絕大部分熊蜂已經返回蜂巢休息,個別仍在忙碌不停。
公司總經理李崇冬說,園區內所有開花作物都由公司自有的8箱熊蜂授粉,既安全環保,又提高了坐果率。溫室內生產的果蔬完全符合歐盟標準,全程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杜絕了農藥使用。
在智能溫室的1區即移動式育苗區,記者看到,生菜、茼蒿、茄子等不同作物的幼苗在苗床上茁壯生長。育苗區面積達1320平方米,全年最大育苗產出量為500萬株,只需管理員金桂平1人看護即可。只見她輕松轉動了幾下手柄,其中的一排育苗床即開始整體平移。金桂平來自永吉縣萬昌鎮東將軍村,每個月工資2200多元。她說:“原來全家種著1坰(15畝)多地,一年總收入也就萬把塊錢;現在僅自己拿的工資就比過去全家人掙的還多一倍。”
像金桂平一樣來自東將軍村的村民有5位。而每到生產高峰期,公司還可吸納近百個勞動力在此就業。他們通過定向招聘來到這里,經過培訓,可熟練操作智能溫室里的現代農業設備。每個溫室可帶動60戶村民實現穩定脫貧,全部溫室將帶動500戶左右的當地村民致富奔小康。
記者看到,這里除了育苗外,還在試驗紫蘇、韭菜、奶白菜、水果玉米等眾多水培新品種。公司的“卓遠農業”品牌聲名漸起,雖然一年四季不間斷生產,但全年600噸的果蔬總產量仍遠遠滿足不了市場需求。
種得好,更要“玩兒得好”
智能溫室只是卓遠農業公司的一期建設項目,按照規劃,二期將建設溫泉康養綜合體,目前前期手續已經辦理完結;三期將重點發展田園民宿旅游產業。屆時,項目區將成為一個集新農村建設、現代農業技術展示、溫泉休閑養生于一體的現代田園綜合體。
記者在貴張嶺村附近看到,5個魚塘經過挖掘已經基本成型。“建成后,里面將用溫泉水養殖黃金鯽,它們將會變為游客舌尖上的佳肴。”李崇冬說。
記者走進一間民宿樣板房,里面干凈整潔,使用面積約有150多平方米,擁有客廳、兩個臥室、廚房、衛生間,里面的家具等設施一應俱全。未來,這里將建成民宿休閑區,讓遠方的人們來此睡東北大火炕、品溫室蔬菜、嘗溫泉水產。
永吉縣境內擁有豐富的地熱資源,相關產業融合空間很大。李崇冬說,借助智能溫室和溫泉民宿,預計每年將吸引10萬人前來旅游觀光。
在這里,人們可進行果蔬采摘、溫泉洗浴、民宿體驗,還可觀看民俗展演。村民足不出戶就可解決就業問題,在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同時,還可使閑置農房得到切實有效的利用,帶動周邊貧困村脫貧致富。
(閻紅玉 趙廣飛)
摘自中國農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