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食物銀行”讓食物“物盡其用”
時間: 來源:農民文摘-中國農村網 作者: 字號:【

  在許多人隨意浪費食品時,仍有相當一部分人正為每日的餐食發愁。如何讓這些仍在安全食用期內的食品得到更好的處置,幫助有需要的人?“食物銀行”的概念應運而生。

  在新加坡、日本、加拿大等國,食物銀行聯合政府、企業、商家,在一座座城市、一個個社區織起了一張張愛心網絡,給越來越多家庭的餐桌帶來歡笑。

  特殊網點進駐商場

  手把手指導回收

  新加坡土地總面積710.2平方公里,僅有1%的土地用于農業,90%以上的食物依靠進口。在新加坡,食物和餐飲開支平均占家庭支出的25%,然而,食物浪費的現象令人觸目驚心。這些被浪費的食物中,僅有13%通過堆肥、動物飼養、生物能源等方式被回收利用。2012年,新加坡食物銀行注冊成立,向食物浪費“宣戰”。

  新加坡食物銀行成立后,致力于“搶救”那些因為臨期、標簽/包裝錯誤、條碼不完整、囤積過多或細微的問題而失去了商業價值的安全食品,將它們回收之后分發給私人和公眾救助機構,捐贈給那些有需要的人。為了確保食品安全,食物銀行與食品監管機構合作,以確保一切程序正規合法。

  2019年,新加坡食物銀行將網點搬進了商場。在市區多個商圈的中心商場內,人們可以看到由4個白色回收箱組成的回收點。回收箱后的背景墻上寫著幾行字,分別意為“在新加坡,食物浪費是最主要的浪費行為”“只買你所需要的”“捐贈,而不要浪費”。

  走近之后,可以看到回收箱上的一塊捐贈指導牌,引導人們將多余的食物放到這里。不過,并不是任何食物都適合捐贈,工作人員特意注明,只接受未開封、未被食用過且保質期還有至少4周的包裝食品。為了讓人們更加直觀地對照家中多余食物的情況,一旁還附上了可捐贈的食物范例,如罐裝食品(沙丁魚罐頭、蘑菇罐頭),腌制食品,蜜餞(杏干、葡萄干、橄欖),主食(大米、面粉、意面);點心(餅干、巧克力),調料(油、鹽、醬油),未冷藏過的飲料(牛奶、袋裝飲品)。4個白色回收箱上貼有圖文標注,告訴人們應把何種食物投放入哪個箱子,同時提醒人們輕拿輕放,避免包裝受損。如有任何疑問,還可以通過電話或者郵件聯系工作人員。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新加坡食物銀行與新加坡星展銀行合作,聯合當地的客工援助組織ItsRainingRaincoats,為老人、低收入人士及客工社區分發多達70萬份餐食。

  星展銀行公關部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其中一部分餐食由個體食品商販制作,隨后交由臨時組建的送餐車隊,根據食物銀行聯絡網分發到有需要的人手中。疫情發生后,新加坡一度禁止民眾外出堂食,大量餐飲店鋪生意受到重創,許多之前備好的食材原料積壓在店內。加入供應餐食行動后,個體店鋪得以繼續經營,大量食物避免被浪費,更多民眾可以在家享用美食。

  “有瑕疵”也不要剩下

  食物轉贈作用大

  2000年前后,食物銀行的概念在日本興起,到現在,全日本共有40多個團體從事這方面活動。

  日本餐飲界以追求“工匠精神”而聞名。有資料顯示,許多日本餐飲店鋪為追求食材完美而丟棄大量食材“邊角料”,每年超市及商販丟棄的“有瑕疵”食物更是達到500萬噸。而這些食物若是得到加工,仍然可以烹制出美味佳肴。

  日本首個食物銀行Second Harvest Japan(2HJ)就“盯”上了這些食物。他們將那些被“剩下”的可用食材分配成食物包,交給社會福利機構分發給有需要的市民。該機構認為,在日本乃至全球大量食物被浪費的情況下,另花金錢購買食物絕非食物銀行的首選,重要的是與合作商家簽訂食物轉贈合約,厘清商家在捐贈食物時可能涉及的責任,令商家及團體在清晰合作關系下,互信合作。秉持著這個宗旨,該機構依靠著零政府資助,食物來源幾乎百分百來自捐贈。

  在日本,商家處理剩余食材時也要花費一定的人力和金錢,而與食物銀行達成合作后,不但能夠節省這部分花費,甚至還能建立品牌甚至增加收入。提供食品的商家也不用擔心食品后續的處理,食物銀行會帶他們參觀食物銀行運作,展示他們如何確保食物安全以及食物的去向等。

  起初,日本一些食物銀行的目的是提供“附加的食品”,來豐富被救助者的飲食生活,但現在這種情況正在逐漸發生改變。其契機是日本2015年4月起正式實施的《生活貧困者自立支援法案》。借由該法案,食物銀行與政府行政機關進行合作,作為民間救助手段之一,為那些生活困難的人士提供食品救濟。

  2013年成立的救助團體“川崎食物銀行”的救助對象是川崎市及其周邊地區的困難家庭。對于那些達到貧困標準的家庭,食物銀行每周一次給他們送去大米、面包、蔬菜、方便面、速食食品、罐頭、飲料等食品,有時還會送一些日用品和二手電器。需求最多的是能夠保證飲食健康的蔬菜、魚、肉等食品。

  哪里食品正打折

  手機應用告訴你

  加拿大首家食物銀行成立于1981年,位于阿爾伯塔省的埃德蒙頓市。之后,多倫多和溫哥華等地也相繼成立了當地的食物銀行。這些食物銀行大都是為應付當時的經濟危機而建立,沒想到因為需要救濟的人源源不斷,于是一直堅持走到今天。

  近年來,由于食品價格持續上漲,低收入人群的經濟壓力越來越大,申請免費食品的人因此越來越多。“大溫哥華地區食物銀行”的工作人員曾做過一個調查,前去申請免費食品的民眾中,有一半家庭月收入不足1200加元(約合6287元人民幣),支付了全家的生活費、日常開銷和醫療費用后,所剩無幾,購買水果蔬菜和食品時捉襟見肘,只好去食物銀行遞交申請表。

  食物銀行主要靠機構、商店或是個人捐贈不易變質的食品,有些是多余的食品,還有些是人們專門獻愛心捐贈的食品。食物銀行還接受捐款用以購買新鮮水果蔬菜。加拿大人認為,生活困難時接受社會援助可以保證自己和家人最基本的生活,等將來生活改善后,還可以捐助社會、幫助別人。因此,不少接受過食物銀行幫助的人會回過頭成為捐贈者或是志愿者,反哺食物銀行。

  除此之外,加拿大企業也在積極運用手機應用程序,減少食物浪費。比如當地有名的一款名為“flashfood”的應用程序,旨在幫助用戶省錢的同時避免大量食物浪費。打開應用,消費者便可根據定位查到周圍哪里有正在打折的食物,在線下單后即可到所在超市、商店或者餐館取貨。

  (吳 越)

  摘自《解放日報》

責任編輯:霍然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