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青海:畜間包蟲病防控成效顯著
時間: 來源:農民文摘-中國農村網 作者: 字號:【

  青海省農牧部門高度重視畜間包蟲病防控工作,2015年開始,組織開展了迄今為止規模最大、范圍最廣、措施最全的畜間包蟲病防治5年攻堅行動。在中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的指導和幫助下,圍繞包蟲病源頭控制技術、管理機制、制度建設、宣傳培訓、示范創建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效。

  從2015?2018年中期評估結果看:一從防治效果顯著:犬棘球絳蟲感染率從48.12%下降到0.63%;犬糞抗原陽性率從11.93%下降到4.96%;牛棘球蚴感染率從15.24%下降到9.14%;羊棘球蚴感染率從19.59%下降到4.79%;人的發病率從0.63%下降到0.3%; 家犬規范登記管理率達到93.13%;家犬規范驅蟲率達到86.80%。二是社會認知程度大大提高:包括學生、農牧民、宗教人員、領導干部等對包蟲病的認知程度大幅度提高,群眾防治知識知曉率為79.05 %。防治包蟲病的觀念發生轉變,由單一的病人篩查和救治向“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綜合防治轉變; 由衛生部門單打獨斗,向農牧、公安、教育等多部門聯防聯控轉變。三是開展了“犬棘球絳蟲檢測法對比試驗”等一系列試驗研究,制定了包蟲病防治技術地方標準,取得捕捉流浪犬器等專利,及時發表相關科技論文,并獲得省部級科技獎,使防治工作科學化、規范化。

  領導重視,建立機制推工作落實。一是加強組織領導。省州縣各級政府部門成立了以主要領導為組長的領導小組;二是依法防治。出臺了《青海省動物防疫條例》和《青海省畜禽屠宰管理條例》,部分地區制定出臺了犬只管理辦法;三是完善工作制度。建立健全了防治工作方案、報告制度、犬只驅蟲制度等;四是建立督促落實機制。將防治工作納入績效考核,實行包點蹲點督導和防治月報告制度,定期召開工作部署會、座談會、觀摩會、推進會,開展效果監測考核,并進行“第三方評價”。

  管理創新,“四位一體”實現技術+管理有機結合。全面實施犬驅蟲、羊免疫、健康教育和無害化處理“四位一體”防治策略,全方位開展健康教育,提高全民防病治病意識,結合家犬管理、流浪犬處置、驅蟲和免疫效果考核等工作,開展技術和管理相融合模式的探索,創新管理方法。

  示范引領,全省統籌推進包蟲病防控。通過示范引領,建立可復制、可推廣的模式,在全省范圍整體推進畜間包蟲病綜合防控工作。一是在玉樹、達日等14個縣開展畜間包蟲病防治示范縣創建活動;二是探索在環青海湖地區建設牛羊免疫無包蟲病區;三是多次召開畜間包蟲病防治現場觀摩會,搭建交流合作平臺。

  創新技術,因地制宜研究整合新技術。為探索適合青海牧區防治新型技術,進行了不同驅蟲和免疫方法和模式的創新研究,提出在農區4次、半農半牧區6次、牧區12次的三種驅蟲模式;在三江源、環青海湖地區創新提出“犬驅蟲與羊免疫雙源頭控制”模式。同時,開展了“人畜包蟲病防控策略與創新技術” “無主犬及野生犬科動物的野外投放驅蟲藥劑研究”“棘球蚴病基因工程疫苗免疫牦牛效果試驗”等科研項目,用新技術、新方法助力青海包蟲病防治。

  監測評估,保障科學防控依據。將規范化驅蟲率、犬感染率率、牛羊感染率、新生羔羊免疫率、免疫效果等作為防治工作的量化指標,貫穿在整個防治工作的始終。2016?2019年,累計登記家犬201萬條次、調查流浪犬19.7萬條次,領取發放吡喹酮3832.64萬片,驅蟲2211.98萬條次,流浪犬處置5.73萬條,檢測犬糞4.87萬份,剖檢犬1690條,屠宰監測牛4.84萬頭,羊10.04只,調撥疫苗3896萬頭份,免疫羊2075.28萬只次,檢測免疫抗體樣品13912份。

  宣傳教育,營造良好的防治工作氛圍。創新宣傳教育理念,將宣傳教育分為對全社會的科普宣傳教育和對專業隊伍的專業技術培訓兩級。一方面利用發放藏漢雙語宣傳卡95萬份、宣傳手冊5萬冊、防治知識30問4.5萬份、拍攝宣傳片以及利用網絡、報紙、新聞等平臺發送“畜間包蟲病防治26字訣”公益短信750多萬條,主流媒體宣傳畜間包蟲病防治報道20多期,加大包蟲病全社會宣傳力度和深度;另一方面對各級農牧部門逐級開展包蟲病防治知識的培訓,尤其是在包蟲病基線調查、實驗室檢測、免疫、驅蟲以及防控信息報送等方面要加大培訓的力度,以提高專業技術隊伍包蟲病基線調查、診斷、檢測、監測、驅蟲、免疫、信息報送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水平。

  (李 靜 蔡金山 趙全邦等)

  供稿:青海省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防疫科

責任編輯:霍然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